赵国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幼儿园 743000)
在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我们应当努力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题材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下面,笔者就我园在手工艺术活动中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剪纸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一种手工艺术,在开展剪纸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与愿望,让幼儿先进行欣赏和感受剪纸艺术的美,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充足的条件,让他们自由发挥,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剪纸的内容和故事,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折剪的结合,让幼儿在熟练掌握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有一个形体的概念。折纸是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行的手段,也是一种开发幼儿小肌肉群的过程。为了使剪纸效果更加突出,教师可以事先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设想的图案花样,然后再进行剪纸。让幼儿在剪出各种花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装饰,这样剪出来的图案会更加美丽,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如在元旦期间,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剪窗花,孩子用自己剪下的窗花布置活动室更有一番趣味。总之我们应抓住身边的素材,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体会、感知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捕捉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的创新与研究,教师可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所选材料基本上为当地资源,资源丰富。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方法,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也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通过民间手工艺术活动,使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引导他们了解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特征及用途。并有选择性地给幼儿提供一些制作的工具和操作材料,进而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平面手工活动和立体手工活动的创作,让他们在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幼儿的大脑活跃起来,调动幼儿大脑神经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去思考,然后再根据大脑中形成的图案进行制作,这样就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制作出精美的图案。
如画葫芦,在平面的纸上比较容易作画,可是在立体的葫芦上画画,就难多了。葫芦是一个立体的又圆又光的面,刚开始,幼儿觉得线条很难控制,画起来太难了,但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幼儿多次的练习后,他们逐步掌握了在葫芦上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立体葫芦上作画,首先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然后进行分步操作训练,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立体葫芦画的方法与技巧,最后再进行整体练习作画。在剪纸活动过程中,幼儿开始只会剪一些简单图案,在教师讲解了如何来折叠纸张和剪贴窗花技巧技法以后,幼儿通过练习后,剪出来的窗花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他们也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图案效果会越好。幼儿在掌握了剪纸的一系列基本技法后,我们就开始调动幼儿兴趣入手,让幼儿练习一些构图的技法和能力,练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不同图案等,为幼儿创造性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在自己的手工作品中添加一些绘画,这样,完成的效果大不一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学习装饰花碟子的边,幼儿看到花碟子的样子和平时绘画的纸张形状有所不同,在画画时就要有所改变,先在周围一圈装饰出花边,再画中间,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让他通过自己的想象添画上富有创意的画面,装饰完后,幼儿再把花碟子剪下来,练习配对,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把手工制作和游戏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达到了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教师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老师”,每次组织折纸活动的时候,安排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为小组长,而将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安排在“小老师”的一组。这样的安排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了老师指导方面的压力,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幼儿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新的知识,他们在操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能力、特长充分表现出来,使幼儿得到了自信。
以民间手工艺术为素材开发幼儿园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我们应将民间艺术纳入幼儿园课堂,幼儿园手工制作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幼儿园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