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萍 (甘肃省陇西县幼儿园 748100)
一天游戏课时,小朋友张敏与我班几个平时较调皮的幼儿分到了一组,可是任凭老师怎么鼓励她,要求她,她就是坐着一动不动,说急了,她就发起脾气来,将凳子一扔。我只好由她去了,心想这小朋友也太任性了,等活动完了,我再慢慢想办法吧。
张敏小朋友平常性格内向,总是默默地参加活动,可这一次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1.目的。我做这个研究,是为了找到张敏突然发脾气的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计划。我决定进行家访,了解张敏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他们平常的家庭教育。
3.实施。首先,我找张敏的爸爸谈。我问:“张敏在家里听话吗?”答:“听话。”我又问:“张敏在家里经常发脾气吗?”答:“不是。”
通过了解张敏的爸爸,我没有找到原因,我只知道这也是一个“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家庭,也许,是他们太娇惯孩子了,在家里宠着她,护着她。
其次,我找张敏的母亲了解情况我问:“张敏在家爱玩吗?”“不爱。”“为什么?”“她身体差,一玩衣服打湿了要生病。“张敏在家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什么也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接着问:“张敏周末要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吗?”“不,因为我怕她被别人欺负,她胆子小。”“你知道张敏在幼儿园的情况吗? ”“知道,我叫她不要和别人玩,人家惹了她,就叫她打人家,打不过就咬。”与张敏妈妈交谈,我知道张敏为什么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原因了。原来她父母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躲”的方法来避开对她的伤害。
4.结论。张敏性格内向,是因为她在幼儿园时与小朋友发生过纠纷,而父母又叫她不准与小朋友一起玩,是父母的过分保护造就她的躲避行为。
改造张敏的性格,促进她身心和谐发展。
经过与同年级组(幼儿园大班)老师的讨论,交换意见,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换座位。让张敏挨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女孩坐,并有意识让这个小女孩帮助她。
2.为张敏召开一个“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我让过去“欺负”过张敏的几个调皮小朋友向她道歉,并说说以后将怎样做,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给张敏父母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放手。
4.活动中主动与张敏交谈、玩耍。
1.换座位。才开始,张敏仍不理挨着她坐的小女孩,一天两天过去了,她对这个小女孩报以微笑了,并略略交谈几句。
2.召开主题班会。会后,全班小朋友开始邀请她做游戏,有好玩的好吃的都给她,慢慢地,张敏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
3.给张敏父母讲清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及交往的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不能包办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他们的担优,“孩子身体差,怕受人欺负”,我与他们一起制订了一些锻炼计划,从少到多逐渐增加活动量,并督促他们实施。张敏有了一点进步,我马上给予鼓励,并且向他们解释。集体生活中,磕磕绊绊是避免不了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对待与处理,让孩子多动手动脑。
4.在教学活动中,我有意了解张敏的想法,开始她总是不说出来,我便亲她一下,摸摸她的头,也不强迫她说出来。后来,一次游戏时,我戴上兔妈妈的头饰,亲切地问她:“小兔子,你愿意和妈妈去拔萝卜吗?”她高兴地点了点头,愉快地参加了游戏。
这件事大致过去两个月后,我们年级组老师经过讲座,一致认为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家园联系,幼儿教育不应是单独存在的,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行,乃至性格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言行稍微发生偏差,就可能对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今天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是不可能立足于社会的。而健全的人格来自幼时正确的培养及引导,试想,一个不愿也不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的人,他们能融人社会吗?
眼下,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问题,养尊处优的他们动手能力差,父母处处满足他们、保护他们,但父母能庇护他们一生吗?对于那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他们尝试一下“挫折教育”呢?让他们之间吵闹一下,发生一点纠纷,从中知道什么行为对,什么行为不对,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是一张张洁白的纸,父母的教育态度将决定其如何在上面加以描绘,是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还是让他们“闭门造车”,成为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性格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时期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要让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父母不能用你们去束缚他们自己的意愿,否则孩子那最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将消失殆尽。这个世界还有风,还有雨,家长应教给孩子遮风挡雨的方法吧,而不是为他们遮风挡雨,孩子终将是社会人,请还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