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广 (河北省邢台县羊范镇中心小学 054009)
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的美。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简单论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上课注意听,细心观察,认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敢于发表意见。可以说,在课堂上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
那么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像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说、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及形式多样的游戏练习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参与。记得我在讲“圆柱的体积(容积)”一节时,我让学生探究教室前大树主干的体积,自己的水杯能容多少水,家里粮仓的容积等身边事物的体积,而并不是直接拿出教具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并且能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据我了解,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是因为感觉数学教材严肃、呆板有余,生动、活泼不足。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选取较为生动、贴近生活、故事性强的例子进行引入。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从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百分数入手;又如《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我们可以以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这不仅增添了数学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性。正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认同新概念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特性,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激励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学习的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同成年人一样,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因此,当学生创新的火花闪现时,要及时进行捕捉和保护。学生需要获得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够得以表现,得到认可。教师肯定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教师的赞扬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不同的学生,我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对于表现好的,我奖励一朵小红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我会夸奖他“你真聪明”;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我会对他说:“你的声音还是很悦耳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夸奖不要滥用,要恰到好处地激励他们。
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变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形的世界。例如我在教学低年级《认识物体》时,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在一个看的见、听的着的有声、有形的世界里认识到,我们在认识物体时不能以偏代全,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物体、评价物体。带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再进入实物操作、探索学习阶段,不仅加深了对课堂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远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兴趣就是无限的学习动力。
再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课件我先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给他2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了12份,给他3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了。“哈哈……”学生大笑起来。我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你又为什么笑起来?”……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