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良 (河北省巨鹿县闫疃校区 055250)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相关的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或者是掌握不到位。因此,教物理概念知识,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将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一些物理概念。
思维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物理知识是否充满热情,是否对物理知识感兴趣,是否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还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的存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球内有空气,两个半球是很容易分开的;用抽气机将球内的空气全部抽掉,这个时候,两半球就分不开了。这一实验让很多学生都大惑不解。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妙,很多学生开始精想其中的原因,进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再如,在教学“惯性及惯性现象”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讲台上放一摞棋子,然后问学生:“如果用笔快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很多都抢着回答:“上面的棋子肯定会飞出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现场实验。结果上面的棋子还保持着原来的静止状态,落在正下方。学生这个时候仍然疑惑不解,教师再趁机引入新课,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的陈述语言都是非常精炼和准确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既要准确,又要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还要将类似的或者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与规律进行比较,以便于学生区别开来。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主要强调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其中“或者”则是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如,要让学生区别“压力”与“重力”的歧义,以利于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着手,因为生活实践留给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被其所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讲,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且丰富的物理现象就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感性材料。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欲望,教师可以将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逐渐地再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演示出来的物理情境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因此,也就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会在这种情境下去探究、发现问题,从而同化新知识。同样的道理,概念也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在教学“力的概念”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列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比较熟悉的实例,诸如手提水桶、马拉车、脚踢足球、弹簧变形等生活场景。然后再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最后再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力”的概念了。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完每一个概念之后,教师需结合典型的例题分析,启发学生对概念进行灵活运用,还可以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定量的计算帮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且不易掌握的概念,还需要教师通过比较把它们区别清楚。比如,在教学“平均速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指出,“平均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同的,它只能大体反映出物体在某一段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情况,其数值并不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距离,因此也就不能代表各个地点物体运动的状态了。通过比较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对新概念的掌握,同时还利于复习旧概念知识。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只有准确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学生掌握物理概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的形成过程等,深入浅出地进行概念教学,以打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1]裘重柏.浅谈“激趣引探式”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5).
[2]朱丽琴. 中学物理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9.
[3]涂秋鸣.“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6.
[4]李璐.虚拟仿真实验室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9.
[5]修绍虎,赵立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转化前科学概念负迁移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