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莲 (河北省辛集市位伯镇中学小学部 052361 )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于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是从喜欢这一科的教师开始的。小学生很崇拜教师,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如果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爱,并让学生喜欢自己,那么他们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我们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们就会产生学习动机。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展开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创造快乐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中讲数字编码时,我准备了六张百元大钞,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以备我猜。如我不能准确猜出人民币上的编号,人民币归抽取的学生所有。这样一来,学生积极参与,都想把钞票“挣”到手。又如,学习加法时,我设计了超市购物活动,做了一些小商品标签标上价格,让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购物游戏,以此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学知识比较单调乏味,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教师还应在挖掘教材本身所含的快乐因素上下功夫,并巧妙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具演示、实物操作及学生活动等方法。如在认识图形时,我拿出七巧板积木让学生拼,让学生说出图形是用如何拼的,并赋予名称。这样,学生便乐在其中。在讲解行程问题时,我用动画演示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观,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学习中萌发对知识的渴望,学习兴趣始终浓厚。
在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抓准难点,注重所讲须是学生之所需,要联系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学习起来困难、理解起来有偏差的地方集中精力、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维中,从而感受到探索真理、获取知识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拿来6个橙子,每盘放2个,让学生想想可以放几盘。我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的余数“0”表示什意思。学生回答:“‘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下来,我将题中的“6”改为“7”,进而导入新课的例题:有7个橙子,每盘放2个,放几盘才行呢?我引导学生边用教具操作边思考问题,导出余数的概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设置问题,教师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本着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找准切入口,讲究坡度,愈进愈深。学生所见愈新愈奇,兴趣亦愈激愈浓。在“启”与“发”、“愤”与“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异,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之间相互触发,形成一种如切如磋的浓烈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我先拿出10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小正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呢?你想出多少种方法?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影响长方形的面积的条件有什么?这些条件又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学习兴趣始终盎然。
小学生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教师如果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学生看到了希望,就能对学习产生更大程度的兴趣,收获知识。反过来,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注意措词和语气,要多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没有顾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与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程度不同。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厚,而学困生遇到困难因无法克服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对学习失去信心,表现消极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帮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只要坚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