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5-08-07 12:25侯广森河北省沙河市渡口学区054100
学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侯广森 (河北省沙河市渡口学区 054100)

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主张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关系。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也就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根据不同的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投身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并真正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主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和任务。著名教育家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型学习主要指教师将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发现型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是直接的复制,而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将其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再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得出结论,提高能力。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势,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有些忽视,过分注重学生分数的高低,却缺乏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要求,逐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此,语文教学要实现多方面的转变。

一、实现教师内涵的转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然而,在传统的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误区,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主要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讲,俨然成了教材的奴隶、教学的机器,而学生却根本没有听进去,教师看上去对于教学非常认真负责,而实质上却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成为专家型、科研型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内容,还要了解和钻研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论知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和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认清时代赋予的重任,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精确总结,也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内容都是教师说了算,只要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只要教师要求的学生必须要严格执行。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交流探究,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启发、自学、讨论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情地发挥,既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机械地复制,而要能动地对知识进行反映。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满足内在需要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加工的对象,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不但要“授之于鱼”,还要“授之于渔”。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味,从而获得知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就是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积极引导者和辅助者,让学生在指导中掌握知识、提升水平。

四、实现教学体系的转变

严密的教学体系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有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两个方面,其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这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就要针对各个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压力、有动力,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提高能力。此外,教师要摒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评价体系上要有所转变,要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单看分数,这样才能使教学体系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五、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实现学生的思维转变,要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去看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积极创设情境、设置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眼、手、脑的充分应用得到能力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语文水平和素养。

总之,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1]冯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J].成功:教育,2010(10).

[2]曹达舟.课程改革教师先行——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素养[J].语文学刊,2010(8).

[3]孔燕.谈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语文教育对教师的要求[J].语文学刊,2010(15).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