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5-08-07 12:25贾悦之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055350
学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意境美的

贾悦之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0553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谓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涵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用这些经典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再合适不过。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要先搞清什么是美育。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语文课上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也就是说,凭借教材中一篇篇美文来让学生感知、欣赏文章中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美,如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人性、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生活等。下面,笔者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一、在诵读中感知自然美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词。读这些文章中所描述的美丽的风景,在今天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重重的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中的美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碧水蓝天、绿叶红花。

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反复诵读课文可以感知文中的美丽景色。例如,《春》中作者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诵读这篇散文,学生会发现其语言的美、情感的美。

《春》在描写景色时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既生动又亲切,把作者对春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描写春草时,“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就连用了三个叠音词,“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形象地写出了初春万物潜滋暗长的形态和小草刚长出地面时的颜色及娇嫩的样子,让人感到春草的可爱。

在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作者用三个比喻性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者希望人们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又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美丽景色的描写,“碧绿的菜畦”“高大的桑树”“紫红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栏”等构成了一幅百草园的美景图。这里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好听的,读来细想这里的确是孩子们的乐园。

二、在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的确如此,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在感悟文章意境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把有限的文字想象成无边无际的美的意境。

意境给人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也是缤纷多彩的。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表面写景实为抒情的句子,就有深邃的意境。我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体悟这两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李白,友人孟浩然和自己在江边挥手告别,登上小船,小船张帆远行,越飘越远,然而诗人仍然站在江边,望着友人越走越远,渐渐地只能看见远处的蓝天和滚滚东去的江水。这时候,学生会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整个画面显得苍茫空阔,诗人的情感则感人至深。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使人读了以后不禁产生想象,感受到无穷的余韵。当然,学生想象出的意境不尽相同,但学生都能感受到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在赏析中体会情感美

课本中这些文质兼美的范文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其凝聚了作者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理解这些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感染,提高其审美水平。

如《有月亮的晚上》一文,语言平实,记叙、描写都很朴素,并且所记之事也无波折,事情极其平常,但其所表现出的师生之间的情谊却真实感人,使人产生美好的感觉。在教学“踏月上学”一节时,我着重让学生阅读描写路上美丽景致的段落,让学生感受到月夜景色衬托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室伴读”一节中,我着重让学生分析天真淳朴的情态和教师对学生亲切的态度,感受师生的心情美。在“高歌散学”一节,学生感兴趣的是美丽的歌声和学生对教师的美好的感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文中的各种美的事物和情感,并且引领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但被大家忽略的美好的情感。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和表现的情感都很朴素,所描写的场面也很平常,并且没有一点美景,从表面很难看出这篇散文美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联系生活实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离开家门来到学校时,父母说了哪些话,给他们准备了什么东西,是用怎样的眼神送他们离开家门的,等等。然后,我又讲了我上大学那年秋天的早晨父亲为我扛着被褥送我上车的亲身感受。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再去读课文,自然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对父亲的爱,虽然语言是平淡无奇的,但感情是真挚的。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不能把审美教育当成是课堂的“调味剂”,当成是吸引学生的“特技”,而是必须认真彻底地使审美教育进行下去。因为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人文性就包含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因此语文教学就包含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的教育,就是要通过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在自己的教学设计里给审美教育留出足够的空间。

[1]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J].新语文学习,2007(2).

[2]付秋梅.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王丽.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4]陈华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意境美的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好美的雾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