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松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万州 404120)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过多地强调气息、发声技巧和声音的共鸣,忽视声乐情感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向听众传递歌曲的情感,以此来感染观众,并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其实,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培养的过程,学生的声乐演唱过程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过程,而听众欣赏歌曲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情感培养上下功夫,才能使声乐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风格特点和歌曲曲式结构等,要让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进入歌曲所创造的意境中,在情感的升华过程中进行即兴的二度创作,充分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比如:《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献给一代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颂歌。歌曲气势恢宏,旋律亲切感人,歌词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和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艰难坎坷和辉煌成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投身祖国的改革大潮中。歌曲唱响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外华人世界,引起强烈的共鸣。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声情并茂”已经成为标准,但“有情无声,有声无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不扎实,或者不能学以致用,或者舞台经验不够丰富等。学生应该灵活运用气息、变换口型、控制音量,并且能够美化音色,除此之外,在演唱的时候还应该有丰富的表情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样才能让气息饱满、声音甜美、共鸣浑厚洪亮,从而激发演唱的激情和自信。
在歌唱教学中,“以声促情,以情带声”也是常常要求的技巧之一。学生如果没有精湛的演唱技巧,就不能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精湛的演唱技巧需要通过扎实而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通过舞台演唱的实践获得。有了良好的嗓音和演唱技巧就能够实现“以声促情”的目的。“以情带声”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演唱技巧,其中的“情”,即是演唱者对词曲理解的情,只有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歌曲,灵活运用发声技巧,才能实现“以情带声”的目的。对气息强弱的控制、口型横竖圆方的运用、音色变化的色彩处理、共鸣明暗的调节和音量大小的取舍以及歌唱情绪的培养等都是实现“声情并茂”的重要手段。
学生需要经过无数次登台的洗礼,才能够逐步丰富和形成个人的舞台演唱风格。舞台表演素质包括专业素质的运用和心理素质的磨练。舞台表演是对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一项考量,它要求演唱者对演唱作品的情感有充分的了解,对歌曲旋律、音准、节奏等有足够的把握,对演唱发声技巧、动作展示、舞台形象的塑造有足够的思考,能够适应舞台环境,且在放松心态的同时严肃对待。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使他们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收获,学习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并让他们把每一次舞台演唱当成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锻炼自我表演能力。所以,舞台表演素质的培养也是声乐教学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舞台声乐表演过程中,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必然使歌曲情感得到完美表达,从而打动观众,使其产生共鸣。反之,则影响歌曲情感的完美表达。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纳入教学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时刻进行实践,促使自己有足够的舞台表演信心,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
学生在登台表演时应避免过度紧张,但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是非常必要的,适度的紧张可以让演唱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促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全神贯注,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提升情感的表达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