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国学热”现象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影响现状调查及分析
李雪华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近年来,“国学热”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面对社会上的“国学热”现象,当代大学生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本文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从大学生对国学的关注度、接触国学的途径、价值评判等来分析国学热对大学生的影响。
国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影响;调查
近年来,“国学热”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学热”现象,当代大学生反应如何呢?本文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本问卷调查,共设计调查问题19道。本次调查主要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中进行,选择了五个系别,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这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以及他们对国学、国学热现象的基本认识与了解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1.您对国学感兴趣吗?对195个人进行调查,其中非常感兴趣的有5人,占2%;有一定兴趣的有74人,占38%;一般的有95人,占49%;完全没兴趣的有21人,占11%。
2.您喜欢国学的主要原因是:其中150人中,认为丰富知识,增长阅历占占5%;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占88%;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应该继承和发扬占7%。
3.您不喜欢国学的主要原因是:45人中有2人觉得是古老的东西,没有现实意义,31人觉得枯燥无味。国学讲授方式不和口味有9人,与专业无关3人。
以上三个问题反映出:首先在对国学的兴趣方面,尽管还是有49%的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一般,但仍然有38%的人有一定兴趣,非常感兴趣的占了2%,而完全没有兴趣的只占了11%,有兴趣的占了89%。这表明,尽管对国学兴趣程度不一,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对国学还是有兴趣的。其次,在选择喜欢国学的人当中,把喜欢的原因归为国学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占据了88%,另外认为国学能丰富知识,增长阅历,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也占有一定比例。最后,另外一部分人选择了不喜欢国学,69%的人认为国学是枯燥无味的。
(二)学生对国学、国学热现象的了解度
4.你听过与国学有关的知识吗?听过,120人,占62%;没在意,55人,占28%,从来没有听过,20人,占1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国学知识和“国学热”现象,62%的人仅限于听说过这个层面,28%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和现象没有在意,而有10%的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比例较小,这说明对大学生来说,不管是主动了解还是被动了解,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对国学知识和“国学热”现象有一些了解,但了解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了解不够深入。
5.你眼中的国学是:像《诗经》、诗词歌赋等古代文学的文化,43人,占22%;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95人,占49%;关于国家方方面面的学术,例如政治经济等,57人,占29%。
从上述数据可知,有22%认为国学基本知识是像《诗经》一样的古代文学,有49%的人认为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有16%的人认为国学是关于国家方方面面的学术,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大部分人认为国学基本知识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说明大学生对国学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儒家思想仍然在大学生心里占有重要地位。
6.你知道“国学热”这一现象吗?知道很多,25人,占13%;知道一点,124人,占64%;完全不知道,46人,占23%。
而多数学生对当前社会上的国学热现象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77%,而且有近一半(48%)的学生肯定了国学热现象的价值,认为其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爱国运动。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接触国学的主要途径有学校、家庭、社会,所占比例如下:
7.你是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国学的?电视传媒和网络,91人,占47%;书籍和报刊杂志,72人,占37%;讲座,19人,占10%;其他,13人,占6%。
以上数据显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接触国学的途径有电视传媒网络、书籍报刊杂志、讲座和其他一些方式,但主要途径是电视传媒和网络,占据了47%的比例。
(一)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接触国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认知教育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模式,在调查中发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接触国学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讲座占了10%。有72人认为自己的学校开设了国学方面的活动,但有123人认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没有开设相关活动,根据访谈可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还是开展了一些国学活动,但这些活动影响不大,导致很多学生都认为没有开展过。
8.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关于国学方面的活动?(如果选择“否”请跳至第9题)选择“是”,72人,占37%;选择“否”,123人,百分比63%。
9.您的学校开展了哪些跟国学有关的活动?(多选)总数72人中,选修课(包括文学、历史、哲学),31人,占44%;国学知识竞赛,2人,百分比3%,讲座,3人,百分比4%,其他,35人,占49%。
10.如果学校开设关于国学方面的讲座或是课程,您会积极参加吗?会积极参加,50人,占26%;想去的时候就去,130人,占67%;完全没有兴趣参加,15人,占7%。
从调查可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接触国学知识途径还比较单一,开展的活动较少,虽然其中也有涉及到讲座、知识竞赛、选修课或者其他,但是影响都不大。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课程接触国学知识的。学校开展一些与国学相关的活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国学有兴趣,积极参加与国学相关的活动。
(二)书籍报刊、电视传媒、网络
大学生接触国学途径中通过电视网络的占47℅;电视、网络是当今最先进、最现代化、最便捷、最直观的的工具。电视以形、声、象为一体,将最广泛的信息传达给人们,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的冲击。
11.你看过哪些跟国学有关的节目:(多选)
与国学知识有关的电视节目调查中,看过《百家讲坛》的有112人,57%;看过《智慧东方》的有30人,占15%;看过《开心学国学》的有30人,占了15%;看过《中华文明大讲堂》的有20人,占了11%;看过《新杏坛》的有3人,占了2%,这说明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接触国学视野比较狭窄,大部分人只听过或者看过《百家讲坛》,其他的几乎没有听过。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接触国学途径通过书籍报刊的占37%。书籍、报刊是比较原始的接触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读书、读报可以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录。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
12.您平时有阅读关于国学方面的著作或书籍吗?经常读,22人,占11%;有时会,129人,占66%;完全没有读过,44人,占23%。
13.您阅读与国学相关的书籍和报刊的目的在于:有兴趣,32人,占17%;为了充实自己,150人,百分比77%;为了装潢自己,5人,百分比2%;别人看,我也看,8人,百分比4%。
以上数据显示,电视传媒和网络依然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认同的接触国学的途径,占据了52%的比例,另外书籍报纸和杂志也是学生希望接触国学的重要途径。那么他们如何看待国学以及“国学热”现象呢?
(一)国学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的影响
14.您觉得国学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影响吗?(如答案选择C则跳至21题)有很大影响,11人,占6%;有一定影响,160人,占82%;没有,24人,占12%。
15.国学对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160人中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63人,百分比39%。影响为人处事观89人,百分比56%,其他8人,占5%。
根据问卷得出,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国学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占39%,有一定影响的占56%,觉得对自己完全没有影响的占5%。尽管国学对大学生影响各有不同,但对大学生个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国学中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为人处事观,对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观念会影响他们的交友观、家庭观和恋爱观,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大学生思想中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和行为。
(二)“国学热”现象的价值评价以及对国学发展的预测
16.在权衡利弊上,您认为“国学热”现象是:利大于弊,13人,占7%;弊大于利,12人,占6%;有利有弊,辩证看待,170人,占87%。
17.你希望国学发展的方向是:(可多选)专业化,作为一门学问研究,88人,占45%;“大众化,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占21%;认为“现代化,与现代接轨,与时俱进”,76人,占39%;其他,29人,占15%。
从调查中得出,多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国学热现象。对于国学的前景预测,有10%的人对国学发展持消极态度,认为“国学热”就是一股热潮,很快就会散去,有57%的人对国学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国学发展前景广阔,另外也有38%认为很难预测国学的发展前景,因为在国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思想转变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学发展还得以具体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积极影响
从问卷数据可知,“国学热”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客观存在,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学热”这一现象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爱国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的理论层次不仅表现在对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表现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践行上,这就影响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从微观角度来说,“国学热”现象表现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认同之后,传统文化在个人心中根深蒂固,影响个人的为人处事观,同时也有利于个人自觉提高自身修养。
(二)消极影响
尽管以“国学热”现象为代表的当代文化保守主义对大学生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这一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国学热”这一现象在社会上的盛行,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完全沉迷于传统文化之中,导致不能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或者固守传统文化,而排斥外来文化。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传统文化,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这必将误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而另一方面,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使部分同学过分自信,认为只有本国传统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而完全排斥西方文化,这严重背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最终导致闭塞落后。
G4
A
1007-0125(2015)07-0202-02
李雪华(1979-),女,汉族,河南沈丘人,文学硕士,云南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女性文学、叙事学及传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