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
马云、柳传志、俞敏洪、王石、任志强、史玉柱、潘石屹、熊晓鸽、牛根生、李开复……这带着黄金标签的一个个名字,都是她的老友,有的人还成了她公司的股东。什么样的女人,他们才能一呼百应?
王利芬,齐耳的短发、睿智的眼神、敏锐的洞察力,多年来她总是以干练的形象示人。很多人认识她是从央视的《对话》《赢在中国》等节目,她也是央视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主持人。然而,就在《赢在中国》收视率节节攀升的时候,她选择了创业,离开央视创办了优米网,横跨传媒界和商界。尽管创业之路艰辛坎坷,但她享受着“永远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的过程。如今的她,抛掉了《赢在中国》的光环,走入了“赢在内心”的境界。
与命运扳手腕的女人
“我决定了的事情,如果别人强行扳过去,我一定还是要把它扳回来,包括命运。”王利芬这样形容自己的性格,而这个性格也贯穿了她的人生。
1982年夏天的高考过后,曾经坚定去北大读中文的王利芬被华中师范政教系录取。枯燥的政治专业与她的文学梦相去甚远,她决心改变命运。从入学第一天开始,王利芬开始自学中文。本科毕业那年,王利芬与中文系的同学一起参加本校当代文学批评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结果她考了第一。硕士毕业后,王利芬去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北大,“杀回北大”是她心中一个隐忍而决绝的目标。两年后,倔强的她再次同命运扳手腕,这一次,她赢了——她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那一刻,她也明白了,有些梦是永远不会死的。
博士毕业后,王利芬没有选择留校任教。“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从写一本书到十本书。这样的人生,一眼都可以看到底,我讨厌活得如此没有悬念。”王利芬觉得,应该到最“热闹”的地方去。当时电视是最火热的媒体,而电视里《东方时空》是最棒的栏目,于是她说:我要到那儿去!
从央视20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王利芬走进了《东方时空》的演播室,成为央视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主持人。此后,她成了央视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经常凌晨三四点才回家。她的工作效率极高,当时一个记者或编导大概每年做六个专题,她一年能做十一个。这个纪录很久都没有被打破。王利芬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每次给台长审片之前她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是不是把采回来的最好的东西都编上了?是不是已经没有修改的余地了?这三个问题都是“是”的答案时,才会送去审片。她说,“努力到这个程度,所以我没什么可怕的。”
她的敬业精神让她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在《东方时空》之后,她又先后到另外两个精品栏目《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中担任调查记者和编导的工作,这一做就是五年。
做了五年新闻调查的王利芬渐渐意识到,自己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社会问题。她认为,改善社会问题最好的方式,还是要从社会经济根本出发。于是,王利芬选择做一档与商界成功人士对话的节目。2000年《对话》节目上线,取得了很大影响力。她用三年半的时间,采访了近两百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牛的嘉宾。
《对话》栏目的成功,让王利芬再次获得了改变的机会。2003年,她创办《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和《第一时间》等栏目,并担任总制片人、资讯工作室主任的重要工作,负责整个频道的直播线,管理着300多名记者。
然而,正在王利芬事业蒸蒸日上的关头,她收到了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协会发来的留学邀请。她毅然选择停下脚步,放弃了提拔的机会,决定去美国进修和深造。她觉得,人生还很漫长,见识更重要。
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
在华盛顿,她把那个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跑了个遍,她要用脚来丈量和认识这座城市。她还采访了美国五大电视网的几十名高级电视人,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电视传媒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么大。
在2004年达沃斯年会上,王利芬遇见了马云。此时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正在中国创造着神话,这让王利芬想到了美国真人秀节目《学徒》,她找来节目的录影带看了四五十遍,反复研究。她觉得,可以创办一个节目,不仅要让人们相信你可以创造像马云那样的商业神话,而且还会给你一条实现的途径。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马云,并获得了马云的认可。
从《学徒》节目中得到启发的王利芬,回国后创办了《赢在中国》。她兼任策划、编导、主持人、制片人等职,以“每天累散了架”的拼劲完成了这次“创业”。她摒弃了《学徒》中以金钱价值观驱动的内核,在反复研究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需要之后,将“创业”和“励志”作为这个节目的核心,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造了相当高的收视率,并影响了当时的一代创业者。
凭借深厚的内涵和从容的台风,王利芬成为央视最著名的制片人、主持人之一,“王利芬”三个字已然是众多观众心中的“金字招牌”。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媒体人,她本可以这样继续借助央视的平台,无忧无虑地躺在自己拼搏和积累的成果上,享受尊敬与艳羡。可她没有。王利芬承认自己的“不安分”,她说:“我发现做电视对我也变得没有挑战了,而且让我过得越来越安逸。安逸是可怕的,它会吞噬你的能力。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意在那条已知的路上去安逸。”
自从王利芬创办《赢在中国》这个节目以来,“创业”两个字就时刻刺激着她。当看到许多选手因创业的辛酸和激情而泪流满面时,王利芬作为见证人,内心总会掀起波澜。同时,王利芬正为电视观众的流失而苦恼。她发现,每天回到家,晚餐过后,她和先生、孩子一家三口居然每人都对着一台电脑上网,却没有人打开电视,包括她自己这个做电视的人,也没有打开电视的欲望。
当年,她从北大选择去央视时,想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答案是:在电视上!所以她去了。那么,此时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当然是在互联网!
王利芬说,她特别不喜欢重复,没办法满足于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生活。“唯一衡量要不要离开一个地方的标准就是:我就这么过下去我这辈子行不行?如果说不行,OK,离开!我在央视混着也不坏,但那不是我要的生活。什么东西是好是坏,一定是根据内心的需求。”
2010年3月17日午夜,王利芬坐在北京SOHO现代城顶层的办公室里,在博客、微博上同时发布了“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优米网”的消息。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优米网也在这一天正式上线。
很多人认为,王利芬此时已人到中年,创业为时已晚。但她说:任何时候创业都不晚,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开始新生活,尤其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是真正的黄金时间。现在60岁退休的人,大部分可以活到80岁,还有20年啊,足以再打造一个人生。如果一个人四五十岁就丧失前进动力,等退休等养老,那么他的肉体没有衰老,心就已经老了,剩下的时光只是无意义的消耗人生。
商界大佬鼎力支持
多年来,王利芬在商界积累了极广的人脉资源。凭借在央视工作的关系,她与众多商业大佬得以相识,但在之后的这些年里,她能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并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则要取决于她的人格魅力。
王利芬人品端正,直率坦诚,口碑极佳。当初在央视时,她从来不收取车马费,也规定自己的下属绝不可以收采访对象的车马费。在这样一个车马费成为潜规则的圈子里,王利芬坚持着自己的底线。而且她是一个真诚的人,“我没有撒谎的时候,所以在我身上没有是非。”
王利芬的人品为她赢得了信任。早在创办《赢在中国》栏目时,IDG投资公司中国区总裁熊晓鸽就说,他之所以拿出1000万的风险投资,是因为他觉得王利芬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有一次他们同去内蒙古,王利芬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当地一家希望小学。“把钱交给这样的人,我放心。”熊晓鸽说。
而王利芬在创办优米网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也登录网站,给王利芬提出中肯的建议:“网站内容太多,最好要少而精,先重点突破,把一个战役打得特别漂亮。”王利芬接受了柳传志的建议,开始收缩战线,结果收效非常好。
在一帮老友中,动静最大的要属史玉柱。受“巴菲特拍卖午餐时间”的启发,王利芬在优米网上线之初构想开辟“名人时间拍卖”栏目,既能给那些想与商业领袖交流的人提供一个途径,又可以将拍卖所得用于慈善事业。她向史玉柱提出了这个想法,没想到史玉柱主动开了口,“不如,你来拍卖我吧。”“史玉柱3小时”最终被拍出了超过200万元的天价。同时让王利芬没有想到的是,在得知史玉柱被“拍卖”之后,好几个商圈老友主动打来电话跟她说,“你也卖卖我吧。”
在所有的商界朋友中,对王利芬影响最大的是马云。他是她创业路上的模板。王利芬说过:“我离开央视的时候,如果整个互联网的创业者都是像丁磊、李彦宏或者马化腾这样的人,我觉得对我的启发意义没有那么大。但马云是学英文的,他学英文我学中文,我一想他能干,那我也能干。他也不懂技术啊,所以他对我的启发意义非常大。”有几次,王利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她打电话给马云说:“马云,我特别需要你一个小时”,而这几次与马云谈完之后,王利芬都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去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马云成为中国新首富。《穿布鞋的马云》一书应运推出。这本书的宣传语上打的是“王利芬写的,马云自己就认这一本”。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马云对王利芬的认可。
谈到与这些商界大佬的关系,王利芬说,我跟他们相处得很好,他们非常信任我,愿意帮助我,但是我尽量少要他们的帮助。有人曾经问王利芬:他们凭什么信任你?特别是你离开央视以后!她自信地说:我的信任感不是由哪个机构带给我的,是因为我这个人。我一般说的事都办了,这就比较难做到。他们都有钱,我跟他们接触从来没有涉及钱的事,他们要给我什么好处我都是往外推。跟他们接触纯粹是相互欣赏。“我最关心的是在双方交往过程里面的尊严,一种平等。”王利芬说。
每天尽最大努力
无论是当初的《赢在中国》,还是创建优米网,王利芬始终扮演一个教授创业经验的角色,很多人称她是创业女王。而且她早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商界人脉资源,又有众多商界大佬的鼎力相助,很多人会认为,她的创业之路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但创业女王在公司创办初期,也遭遇了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的问题。对此,王利芬觉得很正常,她说:“比如,一个家庭无论经济条件有多好,这家的小孩也是要十月怀胎,一天天地长,长成一岁就是一岁,三岁就是三岁,不能因为家里有钱有资源,三岁的孩子就成了八岁的孩子。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步,所有的艰辛,所有的磨难,所有的苦,我都要受一遍。” 但她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从来不会自己躲起来哭,“因为哭没有用,有这个时间完全可以去面对它并找出办法。”
作为优米网的推广人、策划人,王利芬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每天去办公室之前,王利芬都得想,这顿饭得吃饱了,因为这顿饭得支撑七八个小时。临睡前,她也在想,这一觉我得睡好了,因为醒来以后,可能连续十几个小时都休息不了一分钟。即使如此,王利芬从来没有觉得有压力,“减掉压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自己我每天尽最大努力。只要尽力就行了,是成是败反而不那么重要。”
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王利芬并不觉得性别是个劣势。她有一句话:在上班时间,我除了进女厕所知道自己是个女的,其他的时间,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她的概念里,工作中没有男女的区别,“不要因为是女人,你就可以退缩,或者可以将就,可以被原谅,可以对自己没有太多要求,这都是我不赞成的。”
干练的形象加上霸气的个性,让王利芬拥有强大的气场。白岩松曾经形容王利芬是双高女性,身材高,学历高。但王利芬说这些外在“高”条件并没有让她在解决终身大事时遭遇危机,因为她确信“总有一款适合我”。“从小我妈妈就说,你这样将来肯定嫁不出去,结果我不也嫁得挺好!” 王利芬有位会弹钢琴的女儿,但因为自己每天工作都很忙,陪伴女儿的时间就比较少。每次当女儿想她在家陪伴而她又做不到时,她会在给女儿讲道理的同时,郑重地向女儿许诺下一次机会。
王利芬有很多她所坚持的习惯,比如,在北京,无论多冷的清晨她都会起来跑步,“坚持20分钟,跑步者就会感到非常温暖。”王利芬说,这是她克服困难的最深体验。而更多的时候,她主张去“改变”,“改变一下,就是一个新的人生。改变一下就是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改变有时意味着风险,但如今的王利芬,早已拥有了应对任何境况都坦然面对的心胸。她说:“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愿意跟人一争高下。赢者的内心应该是安宁、平静和从容的。只有内心战胜自己的人,才会真正的赢。因此,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成功,那只是外界赋予我们内心的附加值,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价值,激励自己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