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炎
摘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摸索和掌握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实施情况,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对抚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建议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初级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对策
一、 结果与分析
抚顺市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
(一)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分析
表1的结果说明:学校领导为创学校牌子,重视文化教育,俗话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有人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几乎成定律。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应,可惜无人问津。从抚顺市10所初级中学问卷调查得知只有1所中学领导很重视课余体育训练,却有5所中学很不重视。可以看出多数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练员情况分析
表2中可以看出,教练员都是由一些年轻的教练组成,教练员的经验少训练能力有限;从学历看,本科和专科加起来才占50%,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学历起点低,知识结构不全面;兼职的教练员占60.4%,这些兼职教练员兼顾着其他的事情,个性的能力有限,没有太多的时间搞好课余体育训练,难免有些分心。这充分说名了抚顺市中学教练员力量不足,水平严重的偏低,这就影响了抚顺市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所以提高教练员水平已成为课余体育训练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分析
通过表3发现,平时训练的时间每周2次的占了差不多一半,每周次的只占了26.4%,4次的就更少了,5以上的就少之又少;平时训练时间达到2个小时的只有23.4%,根据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试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办法》中规定:保证学生训练时间,平均每天要有2-3小时的正规训练。而到了赛前,为了参加比赛的需要,训练时间次数和时间上都有相当大的增加,赛前训练每周次数4次的就占了34.5%,每周5次的44.3%,赛前每日训练时间2小时的就达到了47.5%,这与平时训练的次数和时间都有很大的变化。这说明了抚顺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还很落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训练时间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不能保证每天2—3小时的正规训练,训练计划也无从实施。多数体育教师都有课务在身,平均每天最少三节体育课,还要上早操,根本没有时间去充分的研究制定训练计划,想哪儿练哪儿,使训练没有规律性。
二、促进抚顺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提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其次,要树立整体观,建立从基层到专业的课余训练体系,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整体效益.再次,要樹立科学观,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进行科学选才,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提高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意义的认识.
(二)发挥上级部门优势
充分发挥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优势,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教委和体委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领导,协调体制上的各种关系.可由教育部门主管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教育,业务上发挥体育部门优势,从教练,经费,场地,器材上给予支持,加强选才,育才,奖励,竞赛的管理,建立以重点传统项目学校为主的课余课余训练体系,把课余体育训练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加强教练员训练水平的培养,给教练员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
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教练员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该校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高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 增强各个体育学科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
另外,对表现突出的教练员给予奖励,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各个体育学科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铁黎,刘海元,陈钧. 我国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吉首体育学院报,2004,16(2):20-23
[2] 胡适中.农村初级中学开展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