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芬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一、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惫,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比如:在进行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时,由于拼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乏味。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拼音情境动画进行导入,学生每次看到都非常兴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球,就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在教写生字时,一改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让电脑老师来进行教学,更能祈祷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信息技术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从语言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学习《登鹳雀楼》一课时,要理解诗人笔下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不用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就理解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也得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又如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我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从中了解到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突出了重点。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接着用“我感到自豪,因为________”说话训练。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丰富学生情感,拓展他们的思维
小学生生活阅历不深,因此对课文表达的情感体会不够深入。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视频、音乐的综合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情感积累,丰富对语言文字情感的体验。课文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学生的理解、体会等受到局限。信息技术的中的超文本链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查阅相关信息,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深入学习课文。如学习《冰花》一文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而且南方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见过冰花,所以很难理解文中对它的描述,想象它的千姿百态。在读到“它像丰满的牡丹”“像柔嫩的小草”……冰花还会像什么样子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冰花像________,像________,还像________。”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出现一系列的冰花图片,学生先欣赏图片,展开想象,再填空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破了以前教师口授加板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情趣。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才能让信息技术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