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这三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5-01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互相制约与依存的关系,然而在传统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仅仅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灌输,经常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形成坚毅的品格。本文将会从大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与教学环境这三个因素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课上的严厉管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教师语言使用不当都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其次,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不甚了解,从而导致教学步骤安排得不够科学合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学生方面。
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认识,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心理的不稳定,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有些学生虚荣心较强,在课堂上喜欢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常常为了面子去做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导致心理负荷越来越沉重,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三)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课堂氛围,众所周知,好的学习氛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消极的课堂环境则会让学生产生低落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一)在体育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克服考试焦虑紧张的方法,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让学生能掌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处理情绪的小技巧,比如当你感觉紧张的时候可以利用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必须主动接触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与专业的体育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运动,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机会,有利于体育课堂的开展。
(三)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感情的真挚可以减轻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恐惧感,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克服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应该予以鼓励,耐心讲解,亲自示范,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不要吝啬赞扬,要学会用语言去表扬他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学生的虚荣心、嫉妒等不良心理,教师则应该加以指导,而不是任其自然。例如:当学校举行教学比赛时,教师可以将不上场的学生组成一个啦啦队,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另一方面,能够大大加强集体凝聚力。
(四)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条件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还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发展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注重体育教学的乐趣。
体育运动是一项锻炼学生身体和心理品味的课程,教师在体育训练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还能激发参与者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例如:在短跑接力赛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赛,这种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身体锻炼,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竞争意识。
结束语
随着大学教育的改革,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了,社会的急速发展,工作的压力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形式,教师必须坚持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体育、健康、竞技、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创造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