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计秀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思维写作能力的培养,思维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养成自我写作习惯,随时捕捉生活的观察点,写笔记、记日记、写周记,完善作息时间表,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关键词:农村学校;学生;写作能力
一、克服心理障碍
现阶段,随着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农村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老师不仅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且要学会“心理辅导”,破除对古人、名家、老师的迷信,允许他们对名家名人,老师的观点挑战,鼓励学生与他人交往等几方面来论述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鼓励对已成定论的观点和见解生疑、质疑,正中求反,同中求异,使学生有敢于创新的胆量和勇气。
二、善于想象和联想
写作能力培养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抓住文中的想象点,设计训练点,让学生充分开展想象的翅膀,进行再造想象,推荐想象等。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让学生在头脑中绘制文中描写的图画,并根据文中明快色调,去描绘当时朱自清的心情。这样多方面扩展想象空间,就会创造出新的思维火花,创新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改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来诱发想象,或阶梯式分项目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方式,让学生的有方向可寻,克服训练的盲目性。给出固定词或文章,要学生有时想象出合适的人物,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与心理。进一步想象出合理的场景和时间、合理的地点。长此以往,坚持训练。
2.不给学生命题作文,只要能围绕训练重点,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即便有命题作文,最好采用“母题”,学生可采用“子题”的形式,或“一题多作”,“一事多变”。
3.变换写作形式,体裁不限,诗歌、日记、书信体、主持人发言稿、寓言等文体,让学生大胆写作。
4.开展“每日一时文”的活动,每天轮流请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读后互相传阅,定期评比。
三、捕捉生活素材
1.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的同时,允许虚构人物情节,大胆使用虚拟笔法,让生活的真实性变为文学中的真实,允许学生在自己的构思中去大胆驰骋生活原野。多如假如……幻想之类的题材。
2.让学生把视角投向身边的“以我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素材中的细小情节的闪光点,不要求“假大空”题材,要求学生把着眼点放在自己最感受的点点滴滴中,从细节去品味真实美,最好通过日记真实地表达出来
3.写作要善于变换角度,提取素材,如照像一样,要换位置、变角度,组织材料中的逆向化,表达方式的陌生化,这就能真实而新颖地表现生活,可能就会成为创造性作文。
四、增强学生的创新构思能力
作文是一座大厦,学生是这个大厦的构造师,在设计新颖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对构造的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构思即要新颖脱俗,又要合乎情理。
1.大胆采用片段组合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2.要善于从立体的角度去构思文章的情节,写入写事要小中见大,着眼点要深,大题目小事件。
3.鼓励学生自然发挥,不受文体限制,可以写小说,可以写诗歌。
4.看图作文,自行构思。
5.自编寓言,神话。
五、鼓励学生参加“授课”的全过程
创新思维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写作文,还要勇敢地站在讲台上讲作文,让学生讲自己的写作思维,写作构思,同时还会在学生作文教学中善于评价,评改其他学生作文,也包括自改作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创新思维写作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编织自己的创新思维写作能力的新蓝图。
六、开展一系列校内、外社会活动
开展向家长讲解作业的活动,学生放学回家,主动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解给家长听,学生在讲解的同时,就是自我创新的再现。另外,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可参加校外的社会活动,例如到城市工厂去访问、或就近的村庄及单位做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写作点,诱发作文灵感。
七、总结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创新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农村学校不断关注学生自我培养与教师培养相结合,学生自身也要养成自我写作、自我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增强创新能力,在连贯思维中崭露头角。学生还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多门科学知识、放宽眼界,只有这样,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好文章来。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埠前小学 27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