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吉
周记泄密,优秀女孩有心病
周一下午,我照例批改学生的周记。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掩饰,他们很少在周记里吐露心声。有的泛泛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文字,有的描写周日不痛不痒的趣事。我有些无奈和无趣,快速地浏览着,却被最下面的一篇周记惊出了一身冷汗。
她写道:“我觉得自己特糟糕。就要升入初中了,爸爸妈妈好多次为我读哪所中学的事情争吵。妈妈说,姐姐根本不用大人操心,成绩那么好,直接升入了重点中学。爸爸说我读重点中学有点悬,要早做准备,考不上的话可以去读寄宿制学校。妈妈一听又嚷嚷,说女孩子读什么寄宿制学校,多不安全。我知道,爸爸妈妈一直想要个男孩,可偏偏生了我这个女孩。眼看就要毕业考试了,我越来越害怕,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姐姐优秀?为什么不争气?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人,还不如死了算了……”
我没有再往下看,急迫地翻找她的名字:魏晓晓。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张女孩清秀的脸庞。她遵守纪律,学习自觉,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偶尔能进入班级前十名,算是个优秀的孩子了。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放下周记本,我立刻赶去教室。任课老师正在授课,我透过后门的玻璃小窗望向教室,只见魏晓晓皱着眉头,仿佛有万千心事不得不放下,努力拽着自己听课一样。我有些心疼,这是一个多么自律的孩子啊,她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这种状态,怎么会听得进去呢?她的小脑袋里还有什么吓人的想法呢?
我返回办公室,考虑再三,决定约谈一下魏晓晓的爸爸妈妈。这个年龄的女孩,思想变化莫测,如果她真的做出什么傻事,我就不只是失职了。
魏晓晓的爸爸很客气,说自己有事走不开,忙完后立刻到学校;魏妈妈则答应立即赶到学校。
我是五年级才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对魏晓晓的妈妈并不熟悉,记得每次家长会结束,她就匆匆走了。
过了一会儿,魏晓晓的妈妈来了。她神情有些倦怠,告诉我,大女儿,也就是晓晓的姐姐,正读高一,走读,她负责一日三餐,觉得每天都很累。我把魏晓晓的周记推到她面前,她看完后脸色煞白,一下子抓住我的手,问:“刘老师,这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给她倒了一杯水。她喝了几口,说:“我们都爱她啊,虽然成绩不如她姐姐好,可她懂事,不淘气,让我省心。我是农村户口,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生二胎。是啊,谁不盼着生个男孩呢?可是生了她,我们也认命了,我们并不重男轻女。她爸爸没日没夜地工作,就是想给俩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辛苦照顾她俩,也是想让她们长大了有出息,给我们争口气。她姐姐长得漂亮,说话乖巧,学校老师常在我们面前夸奖她。晓晓自小文静,不爱说话,成绩应该也是不错的,可不像她姐姐,经常是第一名。每次考试后,我和她爸爸都说:‘晓晓,你要向你姐姐学习。’其实我们是想鼓励她,并没有嫌弃她的意思。有时候我累了,难免发牢骚。晓晓出生后,她爷爷奶奶有些失望,有时候会在晓晓面前说一些‘孙女换孙子’之类的话,也许让晓晓多心了。”
随后赶来的魏爸爸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他们急不可待地问我:“刘老师,我们哪里做错了,该怎么办?”
及时沟通,让家长自我调整
看得出,这是一对爱孩子的父母,也是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他们为无意中对晓晓造成的伤害而难过,也为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迷茫而愧疚。我说:“这么大的孩子最容易胡思乱想。让你们家长来,没有小题大做的意思,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大意。”他们连连说“是”。
我安慰他们:“你们也不要过于担心,也许这只是孩子一时的想法。我们做老师的都有一个体会,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他们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这么大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委屈和挫折,会出现与老师、家长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存在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不听老师说教、学习敷衍、不爱交往等。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或者感到老师讨厌自己,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担心考试成绩不好,产生考试焦虑。而考试焦虑又会引发对人的焦虑,导致孩子过分关注自我,在别人面前产生不安情绪。有的学生情感封闭,导致与人交往时自卑怯弱,自认为不优秀或不如别人。”
他们耐心地听着。魏妈妈忍不住问:“刘老师,我们家晓晓是哪一种?”我说:“自卑的产生源于教育问题的积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优秀姐姐带来的压力、爷爷奶奶盼望有个孙子、你们无意中的话语,都有可能让她产生自卑心理。她又正处在这么一个敏感多疑的时期,很容易用自己的猜忌来理解成人的世界,觉得大家不喜欢她,她给大家带来了麻烦,自己是多余的。”
魏晓晓的爸爸妈妈不停地点头,魏爸爸说:“刘老师,你这么一分析,我们听明白了。我们回家以后怎么做才能帮助她呢?”
我说:“你们要和她正面沟通,一是肯定她的优秀,把妈妈刚才说的那些优点告诉她,她也有比姐姐优秀的地方。二是提醒爷爷奶奶,多说疼爱孙女的话。三是你们夫妻之间要做好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她在周记里提到你们多次为了她升学的事情争吵,让她产生自责。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你们对她的爱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孩子有这种想法,我们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是毕业班,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检讨。我会帮助魏晓晓进行心理调适,也请你们好好配合。”
注入自信,优秀女孩除心病
送走魏晓晓的爸爸妈妈,我再次展开魏晓晓的那篇周记,发现页面上有几处褶皱,好像是泪水浸泡后留下的痕迹。我的心又是一阵刺痛。我意识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方参与,作为一名老师,因深陷于繁杂的教务工作中,能做的,只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调适心理。
首先,我决定尽力给他们营造宽松舒适的班级氛围。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对老师的权威开始挑战,如果管理严格,不给他们自由,会让他们走向一个极端——反抗仇视,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退缩怯懦,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最近一段时间,老师们都在强调毕业考试,班里的气氛有些紧张,我计划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和其他老师商量后,我决定利用周五的班会,开展一次朗诵比赛,记得魏晓晓曾代表班级参加过全校朗诵大赛,还获过奖。我想,这会让这个处在自卑中的女孩心情飞扬一次。果然,当我宣布这次班级活动时,魏晓晓脸上露出了笑容。下课时,我专门走到她的身边,笑着说:“魏晓晓,好好准备啊,奖品可是出乎意料的惊喜。”她点了点头。
这次班级朗诵会,魏晓晓当仁不让拿了第一名。奖品是我为她挑选的一个布艺娃娃。魏晓晓抱着那个布娃娃兴奋得小脸绯红,紧抿着嘴唇,好像害怕自己不小心笑出声来。几个女同学围着她叽叽喳喳,女孩们的友谊,热烈得有些夸张。
回到办公室,我再一次联系了魏晓晓的爸爸妈妈。魏妈妈说:“刘老师,我们和晓晓谈了,按照你教我们的那么做那么说。她现在和我话多了,在家里比以前活泼了。今天早上临走时,还和她爸开玩笑呢,说今天自己要走红地毯。”我告诉她魏晓晓获奖了,让他们及时表扬鼓励她,表达对她的肯定。魏妈妈高兴地说:“好,好,放心吧,刘老师,我们按您说的做。”
接下来的一周,我过得提心吊胆,期待着魏晓晓的下一篇周记。
让我意外的是,魏晓晓的周记出奇的简单,只写了自己朗诵比赛获奖的事,说那个布娃娃是她一直想要的,她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
我担心因为上次那篇周记,她爸爸妈妈泄露了我们的谈话,魏晓晓会对我失去信任,不再吐露心声。我又把那几行字反反复复认真读了几遍,捕捉着哪怕一个标点所隐含的信息。确定这不是她应付我的一篇周记后,我的心一下子轻盈起来。我想,我该找这个女孩谈谈了。她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她才能保持开阔的心胸和乐观的精神,进而提高抗挫折能力,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走入心理误区。
和魏晓晓的谈话很顺利,她是个聪慧的孩子。见我微笑不语地望着她,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上次的周记……”我顺势问:“现在你怎么样?”她想了想说:“老师,我现在好多了,觉得有些事情也许不是我想的那样。”我释然,说道:“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胡思乱想过很多事情,甚至还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爸妈亲生的。记不清什么原因了,只记得为了这个念头偷偷哭了一个晚上,后来忘记了因为什么原因又把这个念头打消了。”魏晓晓“扑哧”一声笑了。
接下来,我和魏晓晓聊了许多。我告诉她,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要目标太高或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否则会遭受不必要的挫折,容易自我否定,否定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价值,甚至否定自己存在的必要。我告诉她,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开朗,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要和同伴多交流,多说说心里话。有些话在心里是石头,说出来就是一阵风,刮跑了就没事了。
我教给她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冒出“我是多余的”这个念头,就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十条优点,然后写出亲人、老师、同学、好朋友,甚至自己的玩具失去自己后会不会难过甚至痛苦,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她认真地听着,表情不时变换。
此后,我一直留意观察魏晓晓,发现她变化很大,状态超好,上课安心听讲,下课跟同学积极互动。我想,她应该完全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