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和评价

2015-08-05 19:17罗黎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评价

罗黎

摘要:指出了随着能源格局的调整,加快水电开发将是大势所趋,水电开发会在客观上对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做好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基于水电开发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等重要问题,以期为提升水电开发水平而抛砖引玉。

关键词:水电开发;环境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228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也驶上了快车道。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一次化石能源的耗竭是必然的。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根据我国的资源现状,大力开发水电(尤其是西部地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水电开发需要拦河筑坝、迁移民众等,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举措,做到既合理利用水电,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

2 水电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对保护区域的影响

众所周知,适合水电开发的区域一般具有水急流深、落差巨大等特点,如我国西部大渡河、雅砻江、青藏高原等处。这些地方由于人迹稀少,至今保存着许多珍贵动植物,多建有国家级保护区。水电开发离不开拦河筑坝,这样就使原先的上游河道变成湖泊地貌,不可避免会淹没部分裸露地表。因此,对于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文物古迹等的影响是明显的,如大渡河开发中影响到丹巴梭坡藏碉群、石棉安顺场等项目。

2.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拦河筑坝,河流的原始连通性被破坏。而连通性关联着河水中的物质流、营养流、水文信息流等内容,这些内容则与水域内(包括周围)的动植物生存息息相关。如一些喜欢激流、浅滩或有洄游特性的鱼类,在水电大坝建成后,因河流生态特征转变为了湖泊生态特征,因此会逐渐消亡。此外,由于水温传递、营养物质传递的人为阻隔,一些生物会形成迁徙,严重的还会有连锁反应,从而给水电站周围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以甘孜州为例,该地地质条件的特点为覆盖层深厚,因此大渡河水电开发一方面使渣、水、气、声、生活垃圾等大量产生,另一方面对岷江柏、红豆杉、虎嘉鱼、稀有驹卿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的生产带来影响。

2.3 对移民安置问题的影响

流域的水电开发一般是梯级开发,即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均设置大坝。而一般来说,上游、下游的耕地资源相对丰富,若沿岸生活有大量居民,则移民安置将成为头等大事。根据大渡河水电开发的实践来看,涉及的移民大多为阿坝、凉山、甘孜、雅安等地的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囿于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因素,一般不愿迁至外地,只能在附近安置。这样,一方面耕地资源减少,另一方面居民人数不变甚至局部地区有增加,无疑给安置工作带来了困难。

3 水电开发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和评价

3.1 建立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水电开发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所谓科学,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水电站的效益符合既定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不触碰生态环境的底线。这就要求首先建立起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原则:①须满足完备性、互斥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等要求;②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时效性,即时间的积累因素。根据该原则,本章建立以下指标体系:①自然环境层面,包括陆生动植物、水生动生物、沿线地质环境等;②社会环境层面,包括文物景观、人群安置等。

3.2 构建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鉴于“3.1”中的待评价指标都带有模糊性,因此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进行科学评价。当然,评价是对某一水平年和某一特定小区域而言。以下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过程。

(1)构建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参照“3.1”内容,确立出以下5个最主要因素。

U={陆生动植物u1,水生动植物u2,沿线地质环境u3,文物景观u4,人群安置u5};

(2)构建模糊综合评判评价集:V={v1,v2,v3,v4,v5};vi(i=1,2,…,5)的意义见表1所示。

摘要:指出了随着能源格局的调整,加快水电开发将是大势所趋,水电开发会在客观上对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做好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基于水电开发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等重要问题,以期为提升水电开发水平而抛砖引玉。

关键词:水电开发;环境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228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也驶上了快车道。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一次化石能源的耗竭是必然的。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根据我国的资源现状,大力开发水电(尤其是西部地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水电开发需要拦河筑坝、迁移民众等,存在一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举措,做到既合理利用水电,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

2 水电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对保护区域的影响

众所周知,适合水电开发的区域一般具有水急流深、落差巨大等特点,如我国西部大渡河、雅砻江、青藏高原等处。这些地方由于人迹稀少,至今保存着许多珍贵动植物,多建有国家级保护区。水电开发离不开拦河筑坝,这样就使原先的上游河道变成湖泊地貌,不可避免会淹没部分裸露地表。因此,对于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文物古迹等的影响是明显的,如大渡河开发中影响到丹巴梭坡藏碉群、石棉安顺场等项目。

2.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拦河筑坝,河流的原始连通性被破坏。而连通性关联着河水中的物质流、营养流、水文信息流等内容,这些内容则与水域内(包括周围)的动植物生存息息相关。如一些喜欢激流、浅滩或有洄游特性的鱼类,在水电大坝建成后,因河流生态特征转变为了湖泊生态特征,因此会逐渐消亡。此外,由于水温传递、营养物质传递的人为阻隔,一些生物会形成迁徙,严重的还会有连锁反应,从而给水电站周围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以甘孜州为例,该地地质条件的特点为覆盖层深厚,因此大渡河水电开发一方面使渣、水、气、声、生活垃圾等大量产生,另一方面对岷江柏、红豆杉、虎嘉鱼、稀有驹卿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的生产带来影响。

2.3 对移民安置问题的影响

流域的水电开发一般是梯级开发,即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均设置大坝。而一般来说,上游、下游的耕地资源相对丰富,若沿岸生活有大量居民,则移民安置将成为头等大事。根据大渡河水电开发的实践来看,涉及的移民大多为阿坝、凉山、甘孜、雅安等地的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囿于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因素,一般不愿迁至外地,只能在附近安置。这样,一方面耕地资源减少,另一方面居民人数不变甚至局部地区有增加,无疑给安置工作带来了困难。

3 水电开发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和评价

3.1 建立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水电开发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所谓科学,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水电站的效益符合既定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不触碰生态环境的底线。这就要求首先建立起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原则:①须满足完备性、互斥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等要求;②指标的选取应能体现时效性,即时间的积累因素。根据该原则,本章建立以下指标体系:①自然环境层面,包括陆生动植物、水生动生物、沿线地质环境等;②社会环境层面,包括文物景观、人群安置等。

3.2 构建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鉴于“3.1”中的待评价指标都带有模糊性,因此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进行科学评价。当然,评价是对某一水平年和某一特定小区域而言。以下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过程。

(1)构建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参照“3.1”内容,确立出以下5个最主要因素。

(2)构建模糊综合评判评价集:V={v1,v2,v3,v4,v5};vi(i=1,2,…,5)的意义见表1所示。

(3)确立每个因素对于各评价等级的权重分配,考虑到各因素均衡性,本文采用等权重方法,即:A=(0.2,0.2,0.2,0.2,0.2)。

(4)建立评判矩阵。对于某个小区域在某个水平年,由一定数量的包含各专业的专家就各项影响因素对水电开关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

(6)计算实例。大渡河流域“巴底”梯级水电站在可研阶段,项目组邀请了100名专家(分别来自地质、水文、文物、民政、生物等专业)按照本文模型进行评判,最终结果为B=(0.021,0.099,0.225,0.150,0.016),即水电站建设对环境整体基本无影响。而“丹巴”梯级水电站的评估结果为B=(0.018,0.013,0.125,0.250,0.034),即存在一些影响。这样,下阶段的工作就有了指导方向。

3.3 构建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

在流域水电设施投入运行后,应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跟踪观测流域内重要动植物的分布变化、数量增减等情况,动态观测水温恢复、增殖放流、过鱼导鱼、生态修复措施实施的效果。以上数据均应录入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中。

经过若干时间的积累,相关部门应采用综合分析方法,梳理出区域性和累积性环境问题,确立环境敏感对象和限制性因素,查找出需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之后,就可从优化各梯级特别是控制性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整体流域层面的环境保护对策和生态补救措施等方面出台措施,最大程度减缓水电项目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构建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3.4 建立流域梯级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任何工程项目,做好管理是重中之重。针对水电项目的环境监测,必须要成立流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该机构成立后要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组织落实流域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跟踪观测;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始终贯穿到梯级电站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力度,协调地方政府做好干支流开发与保护的统筹工作。

4 结语

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水电开发必须两手抓,一方面最大程度发挥项目在工农业生产、旅游、交通、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认真评价水电项目对沿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影响和作用,以便为科学决策和生态补救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提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来评价水电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要求建立生态变化数据库,这在技术上保证了水电开发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实现可能性,值得推广。但文中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模糊综合评判仅局限于一个小区域,而未能实现整个流域的综合评判,这有待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固政.水电开发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乌江彭水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水利学报,2012(2):38~39.

[2]陈 刚.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J].水力发电,2013(3):48~50.

[3]罗崇伸.雅砻江水电开发——创造环境友好的典范[J].四川水力发电,2013(9):173~174.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评价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