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兄妹的“孝敬笔记”托起“最美家庭”

2015-08-04 20:13:34言欢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2期
关键词:胡家兄妹笔记

言欢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一个有七个儿女的家庭在2014年度山东省“最美家庭”评选中以高票入围。这个家庭中的两位老人均已90多岁,七个儿女实行轮值照顾父母制度并坚持写“孝敬笔记”,至今已坚持10年,写下了百万字。七兄妹的孝老故事在齐鲁大地上广为流传。

2005年3月15日那天,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家里热闹非凡。胡家老夫妇的七个儿女携家人欢聚一堂,来参加由大儿子胡学云主持召开的家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照顾好父母在老家安度晚年。由此,胡家七兄妹开始10年接力照顾父母的征程,并最终写下百万字的孝敬笔记。

父母不习惯城里的生活

在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一家是村里人羡慕的大家庭,七个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一家人团结友爱,对长辈的孝道更是远近闻名。在胡成乐老人的堂屋正中,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多年来,胡家秉持这样的家风,哺育出一代代孝心、爱心兼备的儿孙。

身为七兄妹中的老大,胡学云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人物。胡家子女被外人称颂的孝道,与他的榜样作用分不开。胡学云却说,父母对长辈的孝道和对子女的亲情,才是对他们兄妹影响最大的财富。

胡学云于1943年出生。他4岁那年,父亲被选为挑夫到前线给解放军送给养。家中少了主要劳动力,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胡学云的爷爷跟着胡学云的父母生活。胡学云的母亲对他的爷爷很孝顺,家里哪怕只熬一碗粥,她也要给胡学云的爷爷盛大半碗,剩下的分给胡学云和他的二弟胡学清。

儿时的胡学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和弟弟胡学清在胡同口玩,邻居走亲戚回来了,给了他和弟弟一人一个莲蓬,两人舍不得吃,就拿回了家。得知两个莲蓬的来历,母亲说,你们先别吃,等爷爷回来一起吃!那时候,能吃个莲蓬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家里还闹着饥荒。

爷爷回来后,母亲把两个莲蓬都给了他。公公问儿媳莲蓬哪来的?胡学云的母亲说是邻居送的,爷爷这才掰开其中一个莲蓬的一半自己吃,其余的都给了儿媳和两个孙子。母亲对老人的孝道对胡学云和弟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60年,胡学云和弟弟在海阳四中读书。当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出现了不少饿死人的情况。为了让兄弟二人填饱肚子,父母把家里仅有的地瓜干、高粱面全都送到了学校,他们则靠吃松树皮、花生壳度日。吃这些东西大便下不来,两人都得了水肿病,浑身胀得像气球一般。看着父母痛苦不堪的样子,胡学云哭了,他内心涌起一个强烈的愿望:将来一定好好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大恩!

高中毕业后,胡学云和弟弟到城里上了班。当时,胡学云每月工资不到30元。从第一个月发工资起,胡学云就每月都拿出工資的一半交给父母。弟弟也不甘落后。此后,胡家姊妹凡是参加工作的,每人每年至少把两个月的工资拿出来给父母。

转眼间,父母到了花甲之年,勤劳惯了的他们仍不舍那几亩责任田。为了不让父母太过劳累,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商议,每年夏收秋种时节,大家都要拿出三天时间,集体回家务农,帮助父母把地里的农活干完再走。

于是,每到农忙时节,胡成乐老人的田地里充满欢声笑语,胡家七兄妹加上随行子女,浩浩荡荡二三十人在田里忙活着,像是回到了大集体时代,引得乡亲们啧啧称赞:人家老胡家的孩子就是孝顺!

眼见父母一天天老去,胡学云决定接老两口到城里享福。2004年下半年,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排好班,轮流把父母接到各家照顾。胡学云的本意是,他们兄妹多,父母在这家住烦了,再换到另一家,这样也有新鲜感。他们想父母了,随时可以去探望。节假日,一大家人守着父母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天,父母肯定很开心。然而,让胡学云没想到的是,两位老人一直在农村生活,根本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

有一次,胡学云到二弟家探望父母,他问母亲在城里生活好不好。母亲孙风云说:“城里干净是干净,可接不到地气,没有老家舒坦。你家的电灯开关是拉的,老二家的电灯开关装在墙上,晚上想解手(方便)也找不到开关。再说,这解手的事情吧,你家的厕所在一楼,你二妹家的厕所却在楼上。咱庄稼人一辈子都是蹲着拉屎拉尿,可在城里得坐到马桶上。解小便还好,解大大便干使劲儿解不出来。还是老家好呀!”

母亲这一通诉苦让胡学云吃了一惊,他暗暗自责,当初自己和弟弟妹妹一厢情愿地把父母接到城里,想让他们享福,没想到却给老两口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百孝顺为先,如果让老人在城里生活得别别扭扭,还不如顺从他们的意愿,想儿女了就到城里住,想老家了就回老家去住。随后,胡学云把弟弟妹妹召集到一起,把父母在城里生活的不习惯以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其他人都同意大哥的意见。

于是,2005年3月15日,胡学云兄妹把父母送回了老家,并商议如何在老家照顾父母,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七兄妹轮流陪伴父母养天年

在征求了弟弟妹妹们的意见之后,胡学云决定实施轮值照顾父母制度。他亲自执笔,郑重地在第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下“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八个大字,还在扉页写下这样一段话:“兄妹之间要团结和睦,不斤斤计较;相互谅解,互相支持,精心照顾好老人,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接下来,胡学云写下了七兄妹轮流值班制度:每人值班一周,每天都要记好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内容包括父母一日三餐的菜单和主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头痛脑热,要写明具体时段,用了哪些药、用药剂量等);每天为父母花了多少钱,跟父母聊了哪些事,交接班之前给父母留下多少零花钱,等等。

胡学云在值班制度中特意强调,无论是谁值班,这三项内容务必做到:第一,无论父母如何发脾气,都要笑着面对;第二,值班期间至少要给父母买50元以上的物品;第三,交接班时,至少要给父母100元零花钱(条件差一点儿的,只要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行)。

之所以要求对父母始终笑脸相对,胡学云动情地向弟弟妹妹们解释,父母为我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把我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功不可没。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不管发生什么事,回到家都要笑脸相迎,绝不给父母冷脸寒脸,这一点我们都要互相监督。

制定轮流值班制度后的第一周,胡学云自告奋勇地值第一个班。他从市里搬回父母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人。父母喜欢早睡,每晚临睡前,他都要烧水给父母洗脚,并进行按摩。人年龄大了爱回忆过往,父母总爱给胡学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胡学云听得非常用心,从没有不耐烦过。

胡学云回家的第二天,正逢村里赶集。母亲说:“儿啊,我和你爸好久没吃过炸刀鱼了,能不能买条鱼给我们尝尝?”一听母亲想吃鱼,胡学云笑嘻嘻地说:“娘,想吃鱼还不好说,我这就去买!”

半个小时后,胡学云拎着条刀鱼,兴致勃勃地回了家。可在开炸之前,他却犯了难。平时,在家里煮面条、炒土豆絲之类的简单饭菜他会做,做炸刀鱼之类的有点儿技术含量的菜,都由老伴儿来完成,他不知道怎样做得更美味。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胡学云找来邻居指点,终于做出了父母喜欢的那种味道,两位老人吃得非常开心。

吃完午饭,胡学云翻开笔记本,详细地把做炸刀鱼的经过记录了下来。他想用自身经历提醒弟弟妹妹,在照顾父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父母的要求及口味,力求让老人吃得称心如意。

2008年11月初,轮到胡学云的大妹妹胡学翠值班。当时,已是农闲时节,胡学翠听说镇上来了家吕剧团,要演出《王汉喜借年》、《姊妹易嫁》等一些经典剧目。胡学翠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用地排车拉着他们看戏的情景,她知道父母爱听戏。为了让父母到现场去听戏,也为了找回当年父母拉着他们看戏的感觉,胡学翠特意从邻居家借来一辆废弃的地排车,让人修理了一下,在车厢里铺上被子,让父母偎在被窝里,她拉着他们到镇上去看戏。父母连看了两天大戏,非常高兴,回到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剧情。

父母开心,胡学翠当然也开心。她在孝敬笔记里写道:孝敬父母不能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拉着父母看了两天戏,两位老人开心得像孩子一样。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母带我们看戏的情景。是呀,父母的恩情啥时都报答不完!

2012年12月初,三弟胡学军轮值照顾父母。父母年逾九旬,身体机能愈来愈差,一点儿小病就能酿成大祸,胡学军特别小心。

当时,一场寒潮刚过,母亲有了感冒症状。晚饭后,胡学军给母亲喝了一包板蓝根冲剂,就照顾老人睡下了。凌晨时分,胡学军被母亲剧烈的咳嗽声惊醒。他赶紧披衣下床奔向母亲床边,用手探了探母亲的额头,有点儿发烫。他忙贴近母亲耳边,轻声问:“娘,您哪里不舒服?”

“没多大事儿,就是胸口有些堵,喘不上气儿!”胡学军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打电话给村里一位有车的乡亲。20分钟后,母亲就被送到了镇医院。经医生诊断,母亲患的是重感冒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幸亏送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亲病愈出院后,胡学云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要求弟弟妹妹值班时,哪怕是父母的一声咳嗽、一次抽筋、一次食欲不振等细微状况,都要有详细记录。胡学云还和弟弟妹妹一起商量着制订了一套针对父母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内容包括:跟村里多位有车的乡亲约定随时用车,跟镇医院的医生经常保持联系,胡家子女的手机都要24小时开机……

“孝敬笔记”托起“最美家庭”

在大哥胡学云的感召下,弟弟妹妹们在值班照顾父母、撰写孝敬笔记等事宜上,都认真勤勉,没有丝毫马虎。

二弟胡学清是名医生,退休后被烟台一家私立医院返聘。他跟老板谈待遇的时候,要求对方必须满足他一个条件,那就是每月回老家照料父母一周。

老板大为不解。当他得知胡学清这样做的背后故事时,大为感动,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条件。每次胡学清返家,只要有时间,老板都会亲自驾车把他送到汽车站,返程时再到汽车站去接他。

有一天,轮到胡学清值班照料父母,老板到外地出差未回,当时天下着大雨,胡学清接到大哥的电话,说天气不好,第二天回家也不迟。胡学清不同意,从烟台租了辆的士,打车近200公里连夜赶回了老家。当他从大哥手里接过孝敬父母值班笔记本时,心里才算轻松下来。

2013年3月,为了照顾在北京上班的女儿,小妹胡学花去了北京,随女儿一起生活。她那一份孝敬父母的义务,只得转给其他哥哥姐姐。大家都理解小妹的苦衷,没有丝毫怨言,轮流照顾起父母来更加用心。胡家兄妹的团结一心以及对父母的精心呵护,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村干部调解村民家庭矛盾时,总拿胡家兄妹做比照,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胡家兄妹的孝道还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胡学花的耳中,她心里总有一份难以拂去的愧疚,也更怀念陪在父母身边、撰写“孝敬笔记”的时光。

2014年除夕夜,正值班照顾父母的胡学云接到小妹胡学花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胡学云正要向小妹祝福新年,却听到话筒里传来低泣声。他以为小妹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想到胡学花平静了一下情绪,动情地对大哥说:“哥,刚才看春晚,听了《时间都去哪儿了》那首歌,我突然很想咱爹娘,他们都90多岁了,再不抓紧尽孝都晚了。我决定了,过了年就回老家,我要陪在老人身边贴身侍候他们。”

小妹的话让胡学云感动得流了泪。父母平时对七个儿女都很好,因为学花是老小,父母对她格外上心。小妹去北京这些日子,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她的信息。如果父母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充分享受到所有儿女的孝道和笑脸,那是再好不过的。因此,胡学云对小妹的决定非常支持,并感谢她的做法。

2014年元宵节前,胡学花回到了父母身边。元宵节那天晚上,她搀着父母的胳膊看烟火,那种感觉让她非常幸福。临睡前,胡学花在值班笔记上认真地写下一行字:2014年正月十五,陪父母过元宵节,在父母身边的感觉真好!

胡家兄妹孝敬父母是自觉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笔记和措施只是一种方式,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对于父母,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做到了百孝顺为先,始终让他们生活得愉悦、舒畅。

母亲孙风云当年裹了小脚,需要穿特殊的鞋子。老人眼也花了,做不了针线活儿,市场上又没有卖这样的鞋子的。胡学云就鼓动妻子重新拿起针线,让她亲自给婆婆做鞋穿。一年四季的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就。

近年来流行液晶电视,父母不舍得换掉看了10年的老式电视机。胡学云和弟弟妹妹合伙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告诉老人是花两元钱抽奖抽中的,把老人乐得合不拢嘴。这种善意的谎言,胡家兄妹不知说过多少。

2012年,大刁家村准备给村里的街道铺上水泥路。胡成乐和老伴儿打心眼里想为修路做点儿事情。胡家七兄妹凑出几千元钱,以老人的名义捐给了村里,让父母非常自豪。

时光如逝水。转眼间,胡家兄妹为父母写“孝敬笔记”坚持了10个年头,笔记写了厚厚7大本,达百万字之多。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90多岁的父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2014年5月2日上午10时,正在家中轮值照顾父母的胡学云接到了来自烟台市妇联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你们兄妹轮值孝敬父母撰写‘孝敬笔记的事迹感人至深,在烟台市十佳文明家庭评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又被推荐至山东省‘最美家庭评选,以高票顺利入围,谨此对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挂了电话,胡学云看到母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自己。母亲耳背,平时,每有人打电话来,胡学云都会把电话内容告诉她,这次更不例外。

胡学云附在母亲耳边大声地说:“娘,我们家的事不但在烟台市拿到文明家庭第一名,还通过了山东省‘最美家庭评选,我们家越来越有名了,这都是您教育得好啊!”

孙风云咧嘴乐了,表扬大儿子说:“这么多年,你们姊妹几个团结得好,对爹娘孝顺,三里五村谁不知道,政府表扬咱家是对的!”说完,母子俩都乐了。

如今,胡家兄妹轮流值班照顾父母的行动仍在继续,而他们撰写“孝敬笔记”的故事在齐鲁大地广为流传,成为一部孝道伦理的生动教科书,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猜你喜欢
胡家兄妹笔记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呀呀呀得儿喂
执着的设备守护者——记中盐镇江公司胡家林
中国盐业(2018年18期)2019-01-14 01:17:12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5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