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英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563500
脑梗死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容易遗留语言障碍、行动不便、半身不遂等严重后遗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1]。我院选取10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5.21±3.12)岁;发病时间4~55d,平均发病时间(31.15±1.35)d;100例患者中有50例为瘫痪肌力0~Ⅰ级,44例为Ⅱ~Ⅲ级,6例Ⅲ~Ⅳ级;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肌力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西药物结合针灸治疗及护理,患者入院14d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患者住院后2~5d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具体护理步骤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在失去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感到恐惧、沮丧、失落,甚至有自杀的倾向,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引导患者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身病情,告诉患者医院实力以及既往治疗成功的病例,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其次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使患者肢体位置摆放正确,帮助患者做翻身运动,避免出现褥疮,并对患者每天进行2次全身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再次是做好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做肘关节的屈曲、旋转,手指的屈伸及并拢,逐渐让患者自己做曲肘关节,手指的灵活运动。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独立站立、行走训练,慢慢过渡到自己站立、行走,从简单的接物到自己梳头、穿衣等自理能力的过渡。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强度由弱到强,活动时间逐渐增强,但是前提是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然后对患者进行语言恢复训练,首先让其练习基础的吞咽咀嚼,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再进行简单的单音节发音训练,采用口型示范法指导其正确发音,逐渐过渡到语言交流训练,语言恢复训练时多鼓励、称赞患者;最后结合合理的饮食、作息时间进行调节,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忌烟忌酒忌辛辣,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然后治疗第2、4个月分别对照一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基本痊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减少,甚至增加18%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其他指标均采用()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表2。
表1 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n(%)〕
表2 护理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n(%)〕
脑梗死引起的偏瘫是脑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而致的一种疾病,患者正常的原始反射受到干扰,失去控制,导致偏瘫、失语,这种疾病并不是单纯的肌力的丧失,不能用肌力的大小评价运动功能的好坏。治疗此病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据有关研究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指导,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书法、手势以及其他交流方式对患者交流训练,安抚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的良好通风,适时给患者做翻身运动,勤擦洗身体;病后3~6个月是失语患者的最佳康复阶段,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引导患者在这一时期的康复训练。总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大脑梗死灶产生良好性刺激,以便唤醒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结果表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利用。
[1]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54-756.
[2]丁瑛瑛.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