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5-08-03 20:01苏群彭斌霞陈杰
人口与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

苏群++彭斌霞++陈杰

摘要:利用2011-2012年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CLHLS),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90%以上的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社会化照料形式较少。总体上看,失能老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社区起居照料服务的供给对其选择社会化照料具有正向影响。从城乡差异看,教育程度及社区照料服务的供给状况对农村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正向影响,但在城市中并不显著;儿子数与女儿数对其照料模式的选择也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加大农村社区照料服务建设,并对经济状况差、失能严重的老人提供财政补贴。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城乡差异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4-0069-08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4008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延长,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老年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合计数量约为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中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资料来源:上海市老年学学会,http://www.shanghaigss.org.cn/news_view.asp?newsid=7748。如此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以及失能后存活时间的延长[1],将会加大对长期照料服务的需求。长期以来,家庭照料一直是我国传统的照料方式。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经济转型、国有企业改革及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城市职工面临的工作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在农村,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并加入到外出打工的行列,使得家庭照料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护理机构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发展缓慢,社会化照料费用昂贵,这些因素迫使失能老人社会化长期照料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国外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研究开展较早,社会化照料模式及保险制度已经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得以建立。相比起来,我国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积累。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需求与发展趋势[3-6];二是长期照料现状与对策[7-9];三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10-12]。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巨大但供给相对不足,家庭照料人力资源不足,机构照料人均床位数量少且费用昂贵,社区照料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国失能老人存在长期照料需要时,其选择何种照料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子女经济支持与情感支持以及老人的个体特征等。

虽然以往研究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主要关注老年人的购买力及自身需求,并未考虑社会化照料的服务供给,且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差异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养老机构及社区服务供给、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失能老人可利用的社会化照料资源远低于城市失能老人。因此,本文将利用2011-2012年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关注城乡间的差异,针对城乡不同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能老人照料的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11-2012年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该调查涉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样本包括9765位65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农村比例较高,达到822%,女性老年人比例占总体的55%。由于本文只关注失能老人,因此,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卡茨(Katz)量表衡量老人是否失能,即六项日常活动(穿衣、洗澡、吃饭、上厕所、控制大小便、室内活动)中,至少一项有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为失能老人,并依据老人需要帮助的项数划分失能程度,其中1-2项需要帮助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需要帮助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需要帮助定义为重度失能。

2失能老人失能状况分析

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调查数据库中失能老人2556人,占总体老人的262%,老年人失能现象较为严重。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删除未失能老人样本及照料类型缺失的191份样本,获得样本2365份,其中658%为女性,756%居住在农村,轻度、中度、重度失能的老人比例分别为489%、199%和312%。洗澡项目需要帮助的比例最大,自理程度最低,失能程度最高,达到926%。相比之下,不能够自己吃饭的失能老人比例较低。其中穿衣、上厕所和室内活动的三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521%、534%和458%。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的老年人也达到249%,大小便失禁是比较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帮助的程度也更大。从城乡差异看,农村失能老人在洗澡、穿衣、控制大小便等方面自理程度相对更高,其他三项需要帮助的比例比城镇高。失能老人需要帮助的项目不同,且城乡存在差异,这说明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内容应多元化,以便更全面地满足失能老人的需要(见表1)。

3长期照料的现状

长期照料是指由于生理、心理受损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因而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需要别人给予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保健护理。本文根据调查问卷中对“您目前在六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他人帮助时,谁是主要帮助者”及“您现在与谁住在一起”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其所得到的照料区分为三大类型:家庭照料、居家照料和机构照料。其中家庭照料相对于有偿的社会化照料而言,是指由配偶、子女、亲戚或邻居朋友等提供的照料;居家照料是指失能老人居住在家里,由保姆或社区提供的有偿照料;机构照料是指失能老人在养老院或老年照料机构中集体生活,由机构服务人员负责照料。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城乡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分析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对申奥地区体育文化发展城乡差异现状调查及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城乡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