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应用效果探讨

2015-07-31 06:47周凌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

周凌希

摘要: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对于石油工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石油开发中的组成部分,如何研究这方面的内容,给石油工业的开发做出贡献,提升其效益,是业内研究的重点课题。论文将基于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油田的地质特征、油田开采的新技术和油藏开发试验工程方面的内容,为拓展相关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油田地质;油藏工程;应用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每年消耗的石油都在增加,承担着很大的资源压力,如何高效的开采油田,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研究的内容为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将基于某油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该油田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属于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3亿吨的储量,以下将做简要的分析。

2、油田地质概况介绍

油田的地质概况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区域构造、储层特征、油气水性质。

(1)区域构造:该油田处于陕北斜坡中部,区域上的西倾角度小于1度,有多组东西走向的隆起,形成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关键。

(2)储层特征:储层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呈灰绿色细粒状,结构与成分的成熟度较低,为三叠系延长统长6层,储层的含量主要有长石、石英、岩屑和其他物质,其中长石含量为50.2%,石英含量为22.8%,岩屑含量为15%,其他物质的含量为12%。 油层的有效厚度为15m,渗透率为1.79x10-3um2;长6油层平均面孔率为8.4%,粒间孔为6.56%,长时溶孔0.96%;岩心显示油层微裂缝较发育,显示井占总数的15%。

(3)油气水的性质:油气水的性质主要包含油藏平均埋深(1895m),压力系数(0.66)、原始地层压力(12.3MPa)、饱和压力(7.03MPa)、地层温度(54.40。C)、原油粘度(2.0Pa.s)、密度(0.767g/cm3)等,下表2为油气水的具体参数。

3、油田开采的新技术

要合理科学的开采油田,必须对油藏进行精细的描述,提供详细的参数,为油田开采提供技术支持。油田的开采过程中会有描述的偏差,相关的参数也不能确保完全吻合,因而从勘探的初期到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描述信息,为储层综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可以对沉积微相细化、地层判别技术、沉积序列和沉积微相组合进行划分,精细的油藏描述是关键,关乎到油田开采的整体效益,以下将基于实际的案例,分析油田开采新技术相关的内容。

(1)层序地层判别技术:该油田要确定油田沉积的层序组合,相关的判别内容包括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远砂坝、支流亚湾、席状砂等亚相,其中的主要储油相系为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但其他的相系也存在储油情况,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沉积微相与沉积序列结合划分流动单元:其中沉积微相组合包括四种,分别是河口砂坝、分流河道、远砂坝-河口沙坝-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型。河口沙坝整体呈反韵律层序,砂层厚度小,位于砂体中上部;分流河道上部单元为非联通的,下部单元是联通的;远砂坝-河口砂坝-分流河道储渗性能比分流河道好,比河口砂坝差,主要集中在中部;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呈钟型,整体上呈反韵律层序。

沉积序列为三种垂向序列,分别是反韵律-正韵律序列、反韵律序列、块状序列,其中反韵律-正韵律序列为复合韵律序列,是在河口砂坝与沉积远砂坝的基础上上叠加而成的;反韵律序列是在分流间沉积砂体受分流河道改造形成的;块状序列是在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造河流分道的强烈作用形成的,整个层序的中部粗,下部被淘洗,上部被切割的状态。

(3)先期注水和注采同步技术:由于该油田的油藏具备了几个条件,分别是原始压力系数为0.66,小于0.8;富含绿泥石、伊蒙混层、伊泥石等物质;启动压力梯度大;孔隙喉道较细;地层原油饱和度高等,具备了先期注水开采的条件。

(4)先期注水试验:该油田实行先注水后开采的原则,注水区的产量占总体的1/5左右,提前半年进行,待产量稳定之后,可以同步进行注采。通过实际的实验发现,采用先期注水,注采同步提高了采收率2%,采油速度提高0.5%,投资回收期缩短25%。

(5)油藏整体优化技术:油藏整体优化技术可以考虑三个方面,分别是优选排距、整体压裂优化技术、深穿透负压射孔模式,本案例为了使人工改造次生裂缝与井网配合,进行了压裂改造,优选井排距为340m。为了建立末端渗流系统,采用了整体压裂优化技术,裂缝的导流能力提高20%左右;深穿透负压射孔,使吸水厚度增加,注水井吸水剖面均匀。

(6)应用效果评价:经过油田地质参数精细化描述,油藏优化技术的应用之后,该油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单井日采油能力提高到6t以上,较以往平均量提高了5%;采油速度为1.4%;油田开发7年综合含水率仅为3.4%左右;水驱指数为1.235,状态良好;采收率由设计的16%提高到23%。从上述的评价指标可以发现,对油田地质进行精细描述,优化油藏技术,油田开采的效益明显上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4、结束语

油田开采影响到资源的供应,我国的油气资源很大一部分是依赖进口,我国的油气开采的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而研究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对于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裘亦楠, 陈子琪.油藏描述[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55 ~ 112.

[2] 程启贵.试井资料的相关分析法研究及应用[J] .油气井测试, 1995, 4(4):4~ 5 .

[3] 熊琦华, 王志章, 纪发华.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J] .石油学报, 1994, 15(增刊):1~ 9 .

[4] 高振环, 刘中春, 等.油田注气开采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104 ~ 116.

[5] 刘玉娟. 改善下二门油田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 2006-05-01.

[6] 刘廷廷. 大斜度井堵水油藏工程决策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4-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