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华医药掌门人赵炳贤:以平台取胜

2015-07-31 14:27曹顺妮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5年5期
关键词:独家巴菲特医药

曹顺妮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古老的中药产业相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沃华医药掌门人赵炳贤的故事,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2007年,沃华医药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作为沃华医药的掌门人,赵炳贤在每年的5月都要亲赴美国的奥马哈小镇,参加巴菲特的全球股东大会。他是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信徒之一。

“我可能是国内见巴菲特次数最多的投资人。我会一直去参加,(因为)每次去的收获都不一样。”赵炳贤说,他从中受益良多。

过去10多年,沃华医药一直在践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断寻找和收购行业中的优质标的——中药独家品种。沃华由此快速增长,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赵炳贤一直牢记着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我们最喜欢的持有一家企业的时间段是——永远。”对于所收购的企业,赵炳贤说他会遵循大师巴菲特的理念,长期持有,与企业一起成长。

沃华医药和赵炳贤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行业拥抱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进阶故事。

中药+资本

进入2014年,中药对资本的吸引力,愈发国际化。

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国最大制药巨头拜耳集团对滇虹药业的收购。在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收购中,拜耳集团极尽声东击西之能事。在谈判初期,拜耳集团声称并不是为了中草药市场,而当2014年11月拜耳最终以36亿元价格,对云南民营中药企业滇虹药业完成整体收购后,拜耳又称未来将会把滇虹药业在中药领域的业务与2013年收购的德国中草药制造商结合起来,加速开拓中草药市场。

以36亿元收购一家年营收(2013年)为1.23亿欧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中药企业,拜耳集团对中草药市场的价值认可,已一目了然。

当国际巨头开始大手笔收购中药企业时,中药价值挖掘也进入到价格厮杀的炽热状态,高溢价让收购变得难度陡增。

“现在中药企业卖得越来越贵,比起十几年前的收购,要难得多。”沃华医药董事长赵炳贤说,对眼下火热的收购潮,他并不感到意外。这样的情况反而验证了他十几年前的先见:只有中药产业,在中国数一数二就是世界数一数二。

由于中药收购让资本热炒,加上国家对独家品种审批越来越少,资本运作空间越来越大,不仅国际制药巨头对此垂涎欲滴,国内公司的竞争也在加剧。在独家品种方面,从2012年到2014年,赵炳贤说他自己的收购,“基本上颗粒无收,一个是卖得少了,第二个卖得价格高了,每个都谈了很长时间,最后都买不到,就是因为别人出价太高。”

所幸的是,赵炳贤手里还有多年来已收购的30多个存量独家品种,仍旧可以构成一个令人羡慕的独家品种库。在旁人看来,国内还没有哪个医药集团或企业拥有30个独家品种和300个非独家品种,而这就是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4年前赵收购的第一家中药企业——沃华医药再结战果:作为A股首家披露2014年年报的公司,其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净利增长244%。

2007年沃华医药以每股10.85元的价格上市后,资本市场才逐渐认识到这家中药企业拳头产品心可舒片的价值。如今,仅这一剂药片的年销售额就超过3亿。从全国范围看,销售额过亿的中药品种至2014年底一共只有几十个。

平台取胜

说起赵炳贤与中药的机缘,就不能不提同仁堂。2000年2月,赵炳贤以自然人身份出资500万元,持500万股参与发起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科技),成为第二大股东。同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当时1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完成分拆上市的公司。上市前两周,李嘉诚通过旗下的和记黄埔以3.28港币的发行价格购入600万股成为策略投资者。

同仁堂一役,让赵炳贤尝到甜头,对中药投资便开始成为其新方向,而且他只认中药独家品种。

赵炳贤的中药行业连巴菲特也感觉陌生,但这不妨碍他俩成为忘年交。

2002年2月,赵炳贤以1199.7万元现金,控股了潍坊中药厂,并在2003年正式更名沃华医药。这家原名为山东省潍坊中药厂的老国企,是1959年1月在万和堂药庄中药加工部与山东省昌潍中心药材公司饮片加工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赵炳贤收购时,企业负债率高达80%。通过从资本和营销多管齐下的管理,企业经营状况开始走上正轨,如今的沃华医药拥有心脑血管领域独家中药品种4个。

沃华医药2007年上市之后,赵炳贤收购中药企业的动作频频,2009年、2010年、2011年先后又将6家中药企业纳入自己的投资领地:陕西世纪盛康、云南腾药、辽宁康辰、贵州长生、南昌济顺制药、辽宁通化卫京药业,并担任这7家中药企业的董事长。

“收购之前,这几家企业合起来的销售收入,2009—2011年不到1.9亿,到2014年这6家合起来已经到了20多亿销售收入。所以我们在经营独家品种方面,还是有一些经验,有一些成功的模式。”赵炳贤称,别人都喜欢多元化,喜欢横向一体化,他觉得这对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自然见效非常快,但同时也分散了注意力。所以,他的想法就是专注、聚焦到一个行业,在一个行业里面又聚焦到一个最细分的领域。独家品种就等于中药制药行业制高点。

要占领这个制高点,意味着要有专利权、定价权。但是,独家品种并不意味着是畅销药品。“中药独家品种和化学药独家品种不一样,它不具有治疗上的独一无二性,是在法律上、名字上、配方上具有独一无二性。所以说中药品种在开发市场的时候特别难,比普药开发市场难。比如说六味地黄丸有人卖,你再卖就搭便车,谁都可以卖,但是谁都很难赚钱,因为别人降价,你就得跟着降价,就像卖彩电一样。”赵炳贤说。 这导致很多中药企业往往都是在破产或濒临破产的状态下出售控股权。

如何让中药独家品种重新焕发生命力是对收购者的最大考验。赵的经验是要发挥平台效益,或者叫飞轮效应:要持续发力,飞轮才能在每一圈积累的动能基础上,越转越快,即便最后不怎么用力,飞轮照样飞速旋转。endprint

按照赵炳贤经营中药独家品种逻辑,就是建立一个犹如高速公路的资源共享平台,“如果你一个品种放在高速公路上,像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成本费用太高了。现在30个品种在高速公路上开,都可以用这个路,同时费用也低了,成本被摊低了。” 要建立这个平台,前期投入巨大。一款独家品种的中药,推广成本比普药高很多。赵举例称,口服制剂要增长到1000万盒,注射剂增长到1000万支以上,企业才会有持久利润。否则的话,即使有利润,企业也要把利润投到市场、产品研发、提高质量和药效上去,所以前期必须得亏钱投入,才能把销售收入推上去。简单说就是敢于拿钱去砸市场,打开市场认知。但危险在于市场等待期比较长,因为砸市场有时候需要四五年时间,在这四五年时间内很多小企业都是命悬一线,很多企业就是在市场认知尚未打开时已经撑不下去了。

因此,在分析师报告中,沃华医药更像是一个营销驱动的中药企业。但赵炳贤却认为,砸钱要有策略。国内外的制药巨头往往靠资本铺路及买断渠道取胜。而赵炳贤的企业主要靠十几年下来收购的30多个独家品种构筑起护城河。

“一个品种跟人家去谈,没人搭理你,30个打包,或者是拿出10个打包,政府、医院、代理商都很重视,所以吸引力就增强了。”赵炳贤想以平台协同效应,来对抗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除了像心可舒片这样的产品外,按照赵炳贤的规划,未来还会产生更多销售过亿的药品,并带动企业上市。按照预期,2015年,已连续三年盈利的云南腾药、世纪盛康都具备了上市条件。不过,现在世纪盛康却进入了一场漫长的股东控制权争夺官司中。

这给了赵炳贤一个深刻教训。“不论怎样,我都坚持把这个官司进行下去,企业还是要依法办事。”

永远会犯错

说话间,赵炳贤经常会看桌上巴菲特的照片,以及墙上那些巴菲特的投资语录。赵炳贤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在其办公室南北两面墙上,挂着他与巴菲特2007年、2010年的合影。

对于他连续7年定期赴美参加巴菲特公司的年会,旁人或许不解,因为巴菲特的基本理论很多人已耳熟能详。赵也承认每次听到巴菲特讲的价值投资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是他觉得自己每一次的领悟却不尽相同。

赵炳贤举了个例子:美国一个老人逢巴菲特股东大会必去。有记者找到老人问,你每次都去听巴菲特那套说了很多年却没什么变化的理论,靠什么支撑的?老人反问记者:你去教堂,牧师诵读《圣经》不也是不变的吗?可你不还是每周都去?

这就是巴菲特理念的价值所在。

巴菲特界定成功投资者的其中一条就是要有耐心,只要投资的企业有价值,不要猜测股价的变动,即使证券市场关闭几年也不要紧。沃华医药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赵曾为投资者算过一笔账,假如以2002年中证万融控股沃华医药为基点,当年投入10万元,至2009年底收盘价24.5元计算,收益是627.2万元。若持有到今日,收益过千万。

但很少人能耐住性子,耐心等待一个产品或者一家公司用十年时间成长。沃华医药的成绩,也让他的中药投资路径越发明晰:构筑不可复制的独家产品线,到2020年,拥有中药独家品种至少达到100个,到2030年至少200个,而且要长期持有。他把这些独家品种,形容为刺猬屡屡战胜狡猾狐狸的无以伦比的“刺”,或者巴菲特投资理念中的“护城河”,即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优势。

年轻时赵炳贤喜欢公开演讲投资理念,个性张扬,还曾著书阐述自己的理念。他也是国内第一波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创立,第二年,赵炳贤就创办了北京中证万融投资集团并担任董事长至今。“我炒股的时间比女儿的年龄还大。”赵炳贤说,当有人问女儿,你爸爸是做什么的?那会儿刚上小学的女儿总是这么回答:炒股票,吃馆子,坐奔驰。

上个世纪90年代吃馆子和坐奔驰,让赵炳贤90后的女儿记忆深刻。她听完爸爸的回忆,又补充道:“六七岁的时候,我和爸爸签协议,压岁钱由他代理炒股。他说到时候连本带收益全给我。”父女俩谈起这些往事,乐得哈哈大笑。当年的压岁钱,赵炳贤等女儿长大后,又以股票投资基金的形式,反馈给女儿,让她在美国读书期间,顺便学习一下炒股。现在女儿归国后,他让女儿在自家的公司做事。

随着年龄增长,现在赵炳贤也没有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我现在都得听她安排了。原本我都不见媒体的,现在我的一切对外公开活动,女儿说了算。”赵炳贤说自己早就离开了名利场,当年常混迹的企业家圈子,也多年没了联系和交集,他还记得如今的风云人物马云、王中军刚创业时,到处拉投资。赵炳贤欣赏马云和王中军,却并没有投过他们。如今马云成了首富,难道不后悔当年没下手?

“没有后悔,因为总之是要犯错,投资永远都会在后悔当中,绝大部分好的企业其实你永远都不知道。”赵炳贤又拿巴菲特举例,巴菲特和盖茨是忘年交,但他没有买微软的股票,因为他说不懂互联网,他只做自己能力圈的事,自己也一样。

在赵炳贤能力辐射范围内的企业,就是中药企业。他很享受现在深耕中药领域的状态。当然,也有人认为,并非学医出身的赵炳贤,携资本进入中药制药领域,骨子里还是一个资本运营者。

赵炳贤却认为:资本运营没有错,必须做,没有资本运营,就没有巴菲特、李嘉诚,“企业家要把99%的时间用在产品经营上,1%的时间用在投资上,两种力量综合运用才能赢。”(编辑/南风)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家巴菲特医药
迅猛龙的独家秘闻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独家点评
独家点评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圈话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我眼中的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