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祥 胡绍振 刘小双 吴祖 韩洪锦 陈长江 李伟
摘要:面对当前土建类行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素质要求高的现状,本文重点分析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培养土建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案例。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况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存在诸多差距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改革与探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徐州工程学院最早建立的院系,在学院人才培养上改变过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专而精”的口径较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强调“博而专”的培养模式。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创新实践课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培养出一批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实地操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要求不同于教学型与教学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教师能力方面要求应当具备一定的工程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从事理论教学研究。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中缺乏一批有工程经验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际应用经验,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秉承”引进名师、培训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校企共建实验基地,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软件条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科研项目,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学院先后选派40多名教师到企业单位培养,交流参与企业工作,了解学习了最新知识、工程技术等,并邀请企业带头人、经理等技术人才为学院做专题报告,使校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局面。提高了教师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软实力”保障。截止2014年底,学院高级称职教师比例达到40.82%,“双师型”教师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64%。一个教学团队获批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三、调整专业分布,强化课程建设
(1)以学科建设为支撑,调整改善专业分布。随着我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城市轻轨、高铁等交通工程建设迈入快速道;地下空间工程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方向,面对城市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以及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贯彻“创建专业特色,主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针,土木工程学院紧盯学科发展前沿,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徐州工程学院同时也是江苏省较早一批开设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土木工程行业中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因此“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型教育思想及社会需求成为主导。2014年土木工程学院将原开设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投资与造价专业合并成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同时具备工程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
(2)强化与注册工程师相衔接的课程建设,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专业系列课程、教材、课程网站建设。强化优秀教师在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编写工作。目前已建立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实际工程及案例分析,突出应用性为主的专业课程知识。
四、强化个性化教育及创新能力体系培养
(1)基于学院特色,开设公选课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学院共开设了人文、自然、社科、艺术等类型共506种公选课,其中76种艺术类课程。体育公选课增加了桥牌、舞龙舞狮、沛县武术等一系列特色精品课程供学生选择,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到校担任兼职老师为学生传授“非遗”知识。
(2)学校创新实践平台建立“基础建设-工程实训-学科竞赛-科技训练”互动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开放的“实训+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提供教学案例,提供实训岗位及奖助学金,学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实现毕业就上岗。将校企建设成学校的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和就业基地,学院已经在12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基地,与47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基本满足专业实践需要。创造出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工程环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紧密围绕“五个一工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提高应用型人才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学校围绕读讲一本书、学习一门乐器、爱上一项体育活动、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团队的“五个一工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在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竞赛上,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获得三项金牌。2014年获得省级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项目4项。
五、结论
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背景,学院通过优化师资队伍,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工程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教学上以实际工程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积极实施大学生“五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注重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紧盯行业发展前沿,调整专业分布,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打造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诸多实践与探索,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目前,527名应届毕业生中,就业率上升致99%,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6.8%。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姜慧,牛鸿蕾.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24卷第1期
[2]王超,杨莲红,孙万麟,地方高校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高师理科学刊,2015(01)
作者简介:宋体祥(1994-),男,汉,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在读,主要从事工程结构与材料方向研究
地址: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富春路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6A楼401室
邮编:221000 宋体祥(收)
联系电话:1381537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