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进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创新性的新的教学法不断被应用于当前的教学中,以在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教学目标的重心偏向实践。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中,能结合技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应用;探索
前言: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是借助于模拟法,将学生置于一个仿真的动态情境空间中,从而在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对红茶加工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中应用模拟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应用模拟教学方法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设计好模拟教学方案,这是开展模拟教学法的基础与关键。通常情况下,设计模拟教学方法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一)模拟情境要具有具体性
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求情境是具体事件,而非问题等抽象情境。《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之所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于其授课内容是以具体事件为讲解内容的,因此,这就具备了构成模拟情境设计的最主要要素。
(二)情境模拟要具有新颖性
设计模拟情景时,教师要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创新,以确保所设计的情境具备新颖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模拟教学与训练中。
(三)情境模拟要具有针对性
在设计模拟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将其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才能够将抽象化为具体,启发学生思考,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四)情境模拟要具有可操作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准备好所需道具,以模拟情景的实际需求尽量创造出条件,以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投入到相应的实践环节中,从而才能充分发挥模拟教学法的作用。
二、红茶加工技术简介
(一)萎凋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的方法有室内自然萎凋、室外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红茶萎凋的适度是以叶质变软、折梗不断、紧捻成团松手能散、无焦芽、无干边、青草气消失、萎叶含水量为60%左右为宜。
(二)揉捻(切)
红茶揉捻(切)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揉捻这一加工工艺一般是在揉捻机上进行,揉捻程度比绿茶重,细胞破碎越高越好,并要求保持芽锋完整,减少断碎,基本无扁条。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制作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发酵的目的,就是促进茶多酚的催化下适度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香味。发酵均匀适度的标志是:对光透视,叶色呈黄红色或新铜色,青气消失,发出浓厚的果香或花香经过发酵才能使绿色的茶叶变成红色的,从而使茶叶具备红茶的特点。
(四)干燥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温度一般要控制在80度左右,迅速蒸发水分,使产品干燥均匀度(含水量4-6%)增进香味浓度,提高品质,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三、模拟教学法在《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的应用
(一)搜集资料,以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结合红茶加工技术的需求,按部就班的设计好情境。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在准确掌握教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搜集更多的资料,以丰富课堂内容;其次,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模拟情境,从而才能为实现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奠定基础;最后,要将预习作为学生的一项作业,使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具备初步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
(二)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创新教材内容以确保模拟情境的新颖性
当前,在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在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红茶加工技术相关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从而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模拟情境中。
(三)设计模拟情境
针对此门课程的特点,其模拟实践环节的开展需要用到新鲜茶叶、揉捻(切)机、烘焙器械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出新鲜的茶叶、萎凋中的茶叶以及萎凋后的茶叶,让学生在以判断的过程中说明理由,这样关于萎凋技术的理论部分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而在讲解揉捻、发酵、烘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PPT为媒介来模拟情境。在理论讲解的部分,教师可以将所涉及到的相应设备和加工技术过程的图片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认识所用到的工具。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施模拟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而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示范操作程序后,要细心观察每组学生实际操作状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给予相应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进而掌握这一项技术。
总结:综上所述,《昭平红茶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对红茶加工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这门技术,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远进.略论模拟教学法中的合作与交流[J].《南方论刊》,2009(12):102-103.
[2] 韦静峰.茶叶生产新技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119-120.
[3]尹子明,孙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6):136-137.
[4] 徐静.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11(2):144-145.
[5] 蒲国涛.陕南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5(0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