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张国平
目的 探析中西医相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同时检测血糖及血压,降糖治疗主要给予胰岛素,同时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酌情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口服药物辅助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同样给予对照组的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中医辨证类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2组患者接受为期4周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75.76%(25/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5.15%,观察组中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8.1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好。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
2型糖尿病现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糖代谢异常,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严重的损伤,故常可诱发高血压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存极大地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积极的治疗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对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1-3]。本研究对本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人民医院内科于2011年6月~2012年8月共接收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同时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4]版制定的诊断标准,而高血压诊断标准则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5]版的诊断标准。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接受单纯西药降压降糖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3~69岁,平均(55.40±3.5)岁;糖尿病病程2.1~6.7年,平均(5.74±1.12)年;高血压病程3.6~10.3年,平均(7.35±0.88)年;高血压1级患者11例,高血压2级患者9例,高血压3级患者1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4~72岁,平均(56.29±2.38)岁;糖尿病病程2.4~7.1年,平均(6.09±1.15)年;高血压病程3.8~10.6年,平均(6.86±0.57)年;高血压1级患者12例,高血压2级患者9例,高血压3级患者12例。2组在相关基础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院后均予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同时检测血糖及血压,降糖治疗主要给予胰岛素,同时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酌情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口服药物辅助降糖治疗。
1.2.2 观察组 入院后同样给予对照组的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中医辨证类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加百合固金汤加减,组方如下天麻10g、钩藤10g、山栀15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0g、生熟地各10g、白芍10g、甘草5g、麦冬10g、百合10g;对于痰浊中阻型的患者,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健脾丸加减,组方如下:半夏15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党参15g、麦芽10g、枳实10g、山楂10g、茯苓15g、甘草5g;对于肝肾阴虚型的患者,给予杞菊地黄丸加减,组方如下:枸杞子15g、菊花10g、熟地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给予方用右归丸加四君子汤加减,组方如下:熟地15g、山药10g、山茱萸10g、枸杞10g、鹿角胶10g、菟丝子10g、杜仲10g、茯苓15g、白术10g、肉桂5g、制附子5g、党参10g、甘草5g。每剂水煎300mL,每天3次温服。2组患者服药时间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标准 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糖、血压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及血压控制达标;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糖及血压虽未达标但是均较治疗前改善超过50%;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血糖及血压改善未超过治疗前的50%[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情况 对患者在为期4周的治疗时间内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2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比较 同时在4周的治疗时间内,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5例,3例为恶心呕吐,2例为腹泻,发生率为15.15%。而在观察组中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2例为恶心呕吐,4例为腹泻,发生率为18.1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当前我国的高血压人群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1.6亿的人数,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对中医如何进行高血压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还有作用出现缺陷,导致血糖升高,这种代谢病就是糖尿病。急性高血糖有可能会导致以下疾病出现: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等,这些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均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目前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时仍以常规降糖及降压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此类患者的病程较长往往较长,因长期使用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极易产生胰岛素抵抗或口服药物耐受,而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7]。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产生主要与阴虚日久而导致肝阳偏亢,或气虚日久而引发气血运行不畅有着密切的关系[8]。
本研究西药治疗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治疗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四型,分别给予天麻钩藤饮加百合固金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健脾丸加减、杞菊地黄丸加减和右归丸加四君子汤加减。研究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见优,且不良反应少。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
[1] 马金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临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3):310-311.
[2] 郑砾,王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0):1154-1156.
[3] 张福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北方药学,2012,5(9):65-66.
[4] 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后插1-后插36.
[5] 陆惠华.关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新进展、新理念[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5-6.
[6] 韩冰.中医病证诊疗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97-503.
[7] 符显昭,喻嵘,成细华,等.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866-868.
[8] 刘珂,张京春,史大卓,等.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869-8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8.102
江苏 21310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人民医院内科 (张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