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07-31 22:53陶瑞环黄凤霞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苯三酚黄体酮绒毛

陶瑞环 黄凤霞

两种方法治疗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陶瑞环 黄凤霞

目的 探讨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绒毛膜下血肿孕妇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1)。治疗组应用氨甲苯酸配合黄体酮、HCG及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使用黄体酮、HCG及间苯三酚治疗,比较2组孕妇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及胎盘粘连发生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20.4±4.7)h、症状消失时间(45.1±6.9)h、血肿消失时间(2.0±0.3)周、胎盘粘连发生率9.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氨甲苯酸配合黄体酮、HCG及间苯三酚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孕妇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使血肿快速吸收消失。

孕妇;绒毛膜下血肿;临床治疗

孕妇绒毛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主要于妊娠早期、中期发生,妊娠晚期发生率通常较低,在临床上绒毛膜下血肿可经B超检查对其进行证实及分类,并对病情进展进行监督[1]。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症状的发生会提高早产和流产等的发生率,如何对孕妇绒毛膜下血肿进行有效治疗是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2]。本研究对绒毛膜下血肿孕妇采用了氯甲环酸配合黄体酮、HCG及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绒毛膜下血肿孕妇106例,患者均通过B超检查确诊为绒毛膜下血肿,并对孕妇胎心情况、血肿大小、孕囊情况和子宫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1)。治疗组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6±5.3)岁;孕周6~22周,平均孕周(15.3±0.6)周;轻型血肿(26例),中型血肿(20例),重型血肿(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27例腹痛腹胀(49.09%),54例阴道流血(98.18%)。对照组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5±5.6)岁;孕周6~22周,平均孕周(15.4±0.7)周;轻型血肿(30例),中型血肿(15例),重型血肿(6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24例腹痛腹胀(47.06%),50例阴道流血(98.04%)。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血肿大小、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孕妇在B超检查确诊为绒毛膜下血肿后,嘱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治疗组患者使用黄体酮20 mg肌注,qd;hcg 2000 U肌注,qd,5%葡萄糖250 mL+间苯三酚160 mg静滴,qd;氨甲苯酸0.3 g+5%葡萄糖500 mL静滴,qd。对照组则单纯使用黄体酮20 mg肌注,qd;HCG 2000 U肌注,qd;5%葡萄糖250 mL+间苯三酚160 mg静滴,qd;视患者情况用药黄体酮与HCG可持续使用6周,间苯三酚可持续使用,氨甲苯酸用药

1周后视患者情况,如好转可停药,视情况二次使用;每周对患者妊娠情况进行1次检查,直至血肿症状完全缓解,并对孕妇整个妊娠和分娩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3]。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组孕妇临床症状在24 h内得到缓解,48 h内临床症状消失;对照组孕妇36 h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96 h内临床症状消失;2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超复查结果显示,55例孕妇胎儿发育均良好,47例孕妇血肿在4周内完全消退,8例在6周内完全消退,血肿平均消退时间(2.0±0.3)周;对照组B超复查结果显示,有2例孕妇胎儿停止发育终止妊娠,其余49例孕妇胎儿发育良好,27例孕妇血肿在4周内完全消退,22例在6周内完全消退,血肿平均消退时间为(3.2±0.7)周;2组在血肿平均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情况比较(x±s)

2.2 2组胎盘粘连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生胎盘粘连5例发生率为9.1%,1例为血肿4周内消失的孕妇,其余为血肿在4周以上的孕妇;对照组发生胎盘粘连14例发生率为27.5%,3例为血肿4周内消失的孕妇,其余为血肿在4周以上的孕妇;2组在胎盘粘连发生率方面比较(χ2=6.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例孕妇现轻微胃肠不适,1例轻微头痛;对照组4例胃肠不适;2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期绒毛膜下血肿主要发生于先兆早产和先兆流产期间,孕妇子宫包蜕膜与腔内胎膜之间出现的血肿症状,B超检查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壁和胎盘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回声区[3]。现阶段,对于绒毛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通常认为与妊娠早期胎膜外层绒毛膜的扩张和入侵过程有关,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绒毛外层的合体滋养细胞会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并损伤蜕膜血管,导致蜕膜和绒毛膜之间发生出血症状,并导致血肿由胎膜处进一步剥离[4]。绒毛膜下血肿可能发生于妊娠过程的各个阶段,但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妊娠中早期孕妇的绒毛膜下血肿发生率最高[5]。

氨甲苯酸为促凝血药,可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吸附于纤维蛋白网上,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免于被纤溶酶降解而达到止血作用[6]。血肿消退时间在4周以内的孕妇,其胎盘粘连的发生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妊娠早期蜕膜与绒毛膜之间发生血肿,造成蜕膜发育缺失或是障碍,如果血肿存在时间较长或是体积较大,则吸收血肿过程中,底蜕膜会与机化血肿相互融合,进而诱发胎膜与胎盘粘连[7-8]。

综上所述,妊娠中早期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发生率较高,若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通常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且不会对产妇和胎儿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其血肿消退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发生胎盘粘连等并发症。

[1] 付一斌,杜和春,阮雅文.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妊娠结局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2(76):112-113.

[2] 王晓丽.早期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治疗及预后的超声研究[J].江苏医药,2013,39(4):460-462.

[3]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

[4] 宁丰.早期妊娠有绒毛膜下血肿与正常妊娠的妊娠结局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126-2127.

[5] 黄培贤,张睿,陈岱佳,等.孕妇绒毛膜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60-62.

[6] 周利锴,宁丰,郑文金.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预后及其对分娩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4):586-587.

[7] 赵淑荣,王荣英.地屈孕酮联合参茸保胎丸治疗绒毛膜下血肿3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 B):57.

[8] 凌少云,唐晓霞,蒋德菊.间苯三酚联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68例[J].当代医学,2012,18(14):5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40

广东 528231 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 (陶瑞环黄凤霞)

猜你喜欢
苯三酚黄体酮绒毛
猫笔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治疗晚期流产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