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传统PICC与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孟杰
目的 探究与分析传统PICC与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化疗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试验组给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比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86.67%(26/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0.00%(15/30),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2/30),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不仅提升了置管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化疗;中心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是一种可通过静脉输入为化疗患者提供化疗药物的方法,不仅为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最佳途径,同时降低了患者由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1]。同时减少对患者血管的破坏,降低了血管周围组织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由于其可长时间留置,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的认可。但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传统PICC置管无法有效实施,影响了治疗效果[2]。为此,有专家学者对传统PICC进行改良,并以塞丁格命名,在传统PICC基础上将扩张器改变为扩皮器、撕裂鞘组件,以提升穿刺成功率[3]。现将本院的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中医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化疗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n=30)。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1.5±3.3)岁。试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0.9±3.9)岁。2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处理,试验组给予改良塞丁格PICC处理。2组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期间,需维持正常的饮食及饮水量,以保证机体血液循环,避免对穿刺和置管过程造成影响[4]。同时2组患者在置管后应对其置管情况给予记录,并在置管24 h后行无菌操作对敷料更换,每日沿着血管热敷3次,每次维持20 min[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2组患者经过不同穿刺方法下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血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周围组织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置管成功情况对比 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86.67%(26/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0.00%(15/30),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极差无法顺利穿刺,后经过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成功。见表1。
表1 2组患者置管成功情况对比[n(%)]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2/30),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n(%)]
传统PICC置管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有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无法成功穿刺,影响了治疗进程。为了提升穿刺成功率,有专家学者在传统PICC置管基础上将单一功能的扩张器改变为扩皮器、撕裂鞘组件形成了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6]。改良塞丁格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细针穿刺后在配合使用扩皮器和撕裂鞘将导管送至血管内,不仅扩大了可穿刺的血管范围,同时减少了对外周浅静脉血管的破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血管穿刺的适用率,也减少了由于多次穿刺不成功为患者穿刺点皮肤带来的损害,从而也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便于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极差无法顺利穿刺,后经过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成功。结果提示,改良塞丁格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功能率,并降低了导管在患者血管内留置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中途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与陈影洁[8]等人于2012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不仅提升了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较高,易于被患者接受认可,值得推广。
[1] 张燕,陈友燕,黄蓓.PICC置管接化疗用于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持续化疗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4):130-131.
[2] 李春霞.医院自制PICC穿刺辅助包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7):79-80.
[3] 梁仁瑞,梁爱萍,吴丽,等.血液肿瘤患者PICC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7):37-38.
[4] 柏兴华,苏兰若.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的应用及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15):1324-1325.
[5] 缪景霞,周瑾,钟奕.PICC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1):63-64.
[6] 周雪贞,李利华,冯晓玲.儿科104例PICC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0-51.
[7] 张媛媛,郭丽娟,张全英.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8):568-569.
[8] 陈影洁,陈春贤,简黎.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30
山东 2514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中医院内一科(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