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
陈玲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糖代谢异常孕产妇随机分为个体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5例。比较2组干预后新生儿体质量分布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 个体干预组新生儿体质量在3~3.5 kg者占58.2%,常规组新生儿体质量在3~3.5 kg者占20.0%。个体干预组新生儿体质量在3~3.5 kg者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4 kg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个体干预组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占3.6%,常规组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者占16.4%。个体干预组妊娠高血压疾病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治疗糖代谢异常孕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和孕期体质量的增长,从而极大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妊娠并发症;糖代谢异常;个体化饮食控制;运动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GDM可引起妊高征、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母儿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控制结合运动干预可使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GDM孕妇订体化饮食控制并结合适度运动的干预方案,并与常规的饮食干预方案比较,观察两种方案对GDM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影响,为GDM孕妇孕期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孕产妇110例。随机分为个体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5例。个体干预组年龄21~35岁,平均(27.5±5.2)岁;分娩孕周30~42周,平均(37.0±4.4)周;孕次1~3次,平均(1.9±0.7)次;体质指数(BMI)19~28 kg/m2,平均(24.1±3.1)kg/m2;GDM 3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17例。常规组年龄22~34岁,平均(28.0±4.7)岁;分娩孕周29~42周,平均(37.0±4.4)周;孕次1~3次,平均(1.9±0.7)次;BMI 20~27 kg/m2,平均(24.3±2.7)kg/m2;GDM 40例,GIGT 15例。患者纳入标准:(1)糖代谢异常孕产妇,包括GDM孕妇和GIGT孕妇;(2)年龄20~35岁;(3)孕龄>28周;(4)产前检查资料完善者;(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血糖控制差,伴酮症酸中毒倾向者;(2)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者;(3)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或经口腔摄食困难者。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均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步骤如下:禁食12 h,口服葡萄糖75 g,测定空腹血糖(参考值5.8 mmol/L),服糖后1 h(参考值10.5 mmol/L)、2 h(参考值9.2 mmol/L)、3 h(参考值8.1 mmol/L)血糖水平。GDM为以上任何2项或以上异常者;GIGT为1项异常者。
1.3 方法 常规组均采用常规的饮食方案,配合治疗方案。个体干预组则采用个体的饮食方案结合适量的运动干预,饮食控制原则:适当控制糖类摄取防止餐后血糖升高,同时确保妊娠的热能和营养正常供应,不会产生饥饿性酮症及影响胎儿发育。合理分配孕妇每天3餐热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等营养物质配比合理。根据孕妇身高、体质量结合孕妇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方案,针对性进行指导。3餐具体热卡比例根据文献[3]推荐的方案执行。另外根据孕妇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方式以舒缓、有节奏的有氧运动为主,心率<120次/min。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在饮食控制2周后,血糖仍难以控制者,应用短效胰岛素治疗。饭前皮下注射,使餐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胰岛素用量根据餐后和空腹血糖进行调整,增减剂量为2~4 U以防血糖波动过大。本研究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6 mmol/L水平。
1.4 观察指标 饮食干预2周后监测孕产妇24 h血糖,定期B超检查、胎心监护。记录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新生儿体质量分布情况 个体干预组新生儿体质量在3~3.5 kg者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4 kg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新生儿体质量情况[n(%)]
2.2 2组妊娠相关并发症情况 个体干预组妊高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症、发育异常、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死宫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表2 2组妊娠并发症情况[n(%)]
表2 2组妊娠并发症情况[n(%)]
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将孕产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胎儿畸形及死亡的风险。许多研究表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后可有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既保证了孕妇每日需要的营养和能量,避免出现餐后血糖升高、酮症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4]。制订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除了将孕妇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外,还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治疗可调节胰岛素受体,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异常,降低血糖水平。运动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提高葡萄糖的利用度[5]。合适的运动可防止孕期体质量过度增长,有利于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导致母婴结局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础[6],糖代谢异常治疗基础是饮食控制,调整饮食中营养物质种类和配比以控制糖、脂代谢紊乱,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盖筱莉等[7]报道,单纯饮食管理可有效控制大多数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水平。将孕妇血糖控制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可明显降低母婴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个体化饮食控制配合运动干预的糖代谢异常孕妇体质量重在3~3.5 kg者明显高于常规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提示个体化饮食控制配合运动干预可较好的控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胎儿出生体质量,利于胎儿远期生长发育。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胎儿畸形率可高达4%~12.9%,畸形类型有神经管畸形、心血管畸形、消化道畸形和泌尿系统畸形等[8]。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发育异常的3例新生儿分别为心脏畸形、隐性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为5.5%(3/55)。血管病变是糖代谢异常对母体的主要影响,血管病变则增加了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概率。个体干预组妊高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与经个体化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后,孕妇对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得到加强,钙摄入增加有关。
大部分GDM患者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妊娠妇女往往对妊娠期营养补充缺乏足够的认识,担心胎儿营养不足,故易摄入过量的营养。常规组孕妇虽然采用常规治疗,但因没有系统性的治疗计划,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没有得到重视,血糖控制较差,故其母婴结局较个体化干预组差。
综上所述,个体化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治疗糖代谢异常孕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和孕期体质量的增长,从而极大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1] Thangaratinam S,Rogozinska E,Johy K,et al.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in pregnancy on maternal weight and obstetric outcomes: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evidence[J].BMJ,2012,344(7858):e 2088.
[2] 赵庆伟,国春玲,高岩.个体化的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59-61.
[3] 梁若笳,姚志韬,蒋学禄.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9):78-79.
[4] 赵国斌,朱明慧,邝鉴銮.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调控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7):1055-1056.
[5] 罗红,朱红艳,龚建,等.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的干预策略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3(6 A):12-13.
[6] 张燕,金霞,于湄,等.个体化饮食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1,33(4):12-13.
[7] 盖筱莉,王建敏,王秀梅.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个体化饮食干预效果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8):82-84.
[8]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1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07
山东 2710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