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剑萍 植翠崧 龚业青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体会
谭剑萍 植翠崧 龚业青
目的 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治疗期间辅以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康复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与复发,对照组康复过程中复发4例(8.3%),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后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慢性荨麻疹;穴位埋线;中医护理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致病原因不明,治疗过程中多出现反复,极易导致迁延不愈[1],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开展影响极大。慢性荨麻疹患者多伴有瘙痒等病症,且治疗难度较大[2]。本研究选取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慢性荨麻疹临床诊断标准[3]。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2.4)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3.4±0.2)年,风寒束表型12例,风热犯表型18例,肠胃湿热型6例,气血两虚型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2~69岁,平均(43.0±2.6)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8±0.3)年,风寒束表型11例,风热犯表型19例,肠胃湿热型5例,气血两虚型1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穴位埋线治疗,患者治疗常用设备有我所自制3-0羊肠线数根、及镊子。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体位,医师进行辩证取穴后,用龙胆紫标记穴位,后戴手套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将经过消毒的羊肠线用镊子放入埋线针针管前端,针管后端接针芯;用左手拇指捏住进针部位的表层皮肤,右手快速进针(持针快速垂直刺入皮下),针刺入穴位后带患者出现针感逐步推入针芯退出针管,保证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肌层与皮下组织间,线头不可露出皮肤,针孔经常规消毒后用外敷创可贴敷贴。患者每月治疗1次,整个治疗过程持续3个月。
1.3 中医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研究组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后均辅以系统的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3.1 一般护理 保持候诊室、治疗室、休息室环境清洁,关注天气与气候变化;叮嘱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以减少患者身体冷热刺激,减少发病诱因,尤其要引导高度敏感体质患者发病期间不可使用海鲜等易过敏食物;针对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给予过敏原检测,以指导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荨麻疹患者发病期间尽量不要用手抓挠发病部位,也不要乱用药物,以免造成反刺激[4],加重病情。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后要加强埋线针眼的护理,保持埋线针眼局部清洁、干燥,以免造成感染。
1.3.2 中医心理护理 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用有耐心、热情的言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着重向患者讲解荨麻疹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症,帮助患者了解日常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日常护理过程中还要针对患者情绪情况及疾病疑惑,给予积极的疑惑解答,最大程度地打消患者不安、焦虑、顾虑等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进行阴阳调和,促使其气机通畅,方可推进疾病治愈进程。此外,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有创性,治疗过程中患者会面临一定痛苦,治疗工作实施前应着重向患者讲解、分析治疗原理及不良反应,帮助患者了解穴位埋线治疗法的科学之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3.3 中医分型护理 (1)风寒型: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患者体魄,利于疾病康复,帮助风寒型患者确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作息科学,并指导患者按照季节变化调整、完善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尽量不用凉水洗漱,多食用姜枣茶、姜糖水等疏散风寒,禁食油腻食物,以免造成脾胃损伤,导致阴寒湿浊内生;穴位埋线治疗过程中以曲池、肺俞、足三里穴位为主。(2)风热型:风热型患者日常应该做好热邪入侵防护,夏季避免日光暴晒,出门要穿宽松衣服,烦躁不安患者应该注意情绪调控,劝导吸烟患者戒烟;以医食同源这一原则为指导[4],引导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治疗取曲池、肺俞、风门。(3)肠胃湿热型:饮食要清淡、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出现便秘,针对瘙痒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叮嘱其修剪指甲,以免出现抓挠,尽量选取布料轻柔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瘙痒;饮食以新鲜水果及蔬菜为主,禁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发病过程中针对持续腹痛患者给予及时处理;治疗取足三里、丰隆及脾腧三穴。(4)气血两虚型:指导患者多食用大枣、核桃、冰糖、参芪排骨汤等益气养血食物;日常生活加强锻炼,减少发病次数;治疗取足三里、脾腧、血海三穴。
1.4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复发情况,采用本防治所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量。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护理效果比较 2组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均十分顺利,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康复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与复发,对照组康复过程中复发4例(8.3%),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n(%)]
中医理论中早有人体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发展情况关系探讨与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5],充分分析了人情绪变化与机体脏器运行状况间的关系。《素问·举痛论》中记录“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6],可见人喜怒哀乐与机体血气运行正常情况有直接关系。人的情致变化会直接引起脏腑运行失调,进而间接造成机体气火作用,影响脏腑间的气机运行,导致人体脏器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着重结合其心理、情绪变化特点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心理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改善,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占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康复进程的推进。慢性荨麻疹患者因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瘙痒不适感等,极易出现抑郁、焦躁情绪,严重的会造成肝郁气滞,对患者疾病康复及治疗效果提升十分不利。
中医理论中荨麻疹又称瘾疹,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疾病。荨麻疹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当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与物质过敏及变态反应有直接关系,中医理论将其归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治疗荨麻疹多基于其病症分型给予干预,并辅以中医护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辅以中医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荨麻疹复发率,切实提升了临床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7]结果相近,提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后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极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医护理具有两大优势或精华所在:其一为整体施护:护理工作的开展重视患者整体、统一、完整性,将患者看作一个协调的整体,基于患者整体内部环境及所处外部环境来改善或调节病理[8],护理机制较为科学;其二是辨证施护:慢性荨麻疹患者护理坚持辩证施护原则将患者分为风寒、风热、肠胃湿热、气血两虚几大类型,基于患者个性化病情对患者实施针对化的护理,为各个分型患者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指导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推进患者康复进程。
[1] 刘俐伶,麻继臣,王宪灵,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总IgE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4(5):297-299.
[2] 陈峰,黄懿.肺俞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14(2):52.
[3] 王杰,邓广业.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2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9(5):41-42.
[4] 刘俐伶,麻继臣,王立生,等.穴位埋线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远期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17(3):34-35.
[5] 程孝顶,路永红,吴波,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24(9):64-65.
[6] 彭鑫.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思路及针灸治疗取穴规律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7] 马绍尧.实用中医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265-267.
[8] 黄芳,黄惠新.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4)∶251.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5.13.062
广东 510095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谭剑萍 植翠崧 龚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