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红
近期,吉布提等国“邀请中国设立海外基地”一事引发了国际社会诸多关注。
海外基地,是一国在国土之外设立的承载军事或后勤补给等相关功能的据点。但一说起海外基地,往往让人联想起殖民主义统治和冷战时期大国的对抗,有殖民扩张、谋求霸权、侵犯他国主权的印象,也容易招致相关国家的反感和国际社会的警惕。从历史上看,能够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的国家,不是“霸权国”就是“霸权挑战国”。在殖民时代,美、英、法、德、俄、日、意等国都设有海外基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就是以海外基地为桥头堡,不断侵蚀中国主权,进行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海外基地又成为美苏全球争霸的工具。
目前拥有海外基地的几乎都是西方大国。美国在全球许多关键地区设立了军事基地,凭借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网络维护其全球霸权,海外基地成为美国遂行全球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它们不仅是美国保持“前沿威慑”的关键,也为美国向驻在国及周边地区施加影响提供了底气。苏联解体后,其原位于中亚的本土基地成为俄罗斯的海外基地。目前,俄在境外保留了20多处军事基地(设施),其中大多分布在独联体国家境内。近年来,随着国力复苏和战略利益的拓展,俄开始酝酿扩建和恢复海外基地网络。一些新兴国家,如追求“更大战略影响力”的印度也开始谋求海外基地,2004年在中亚的塔吉克斯坦拥有了首个海外基地——艾尼空军基地。然而,美俄等国在海外基地方面始终是问题频出,不断受到驻在国民众甚至国际舆论的谴责。而维持基地的巨额费用等也让美国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不得不削减海外军事基地数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凸显,能否提供以及能提供多少国际安全公共产品,成为衡量大国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标识。保护国际贸易顺畅、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由此,海外基地的角色和功能有了新的变化,由大国争霸的工具变成了一种可以用以达到和平目的的手段,成了相关国家打击海盗与跨国犯罪、维护海上安全、保护本国海外利益的有效工具。在此意义上的“海外基地”,就是海外物资保障站或临时驻泊点。连一向以“和平国家”自居的日本都以打击索马里海盗为名,于2011年7月在亚丁湾的吉布提拥有了首个海外基地。事实上,此类型“海外基地”在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就出现过。当时郑和在其船队所经航道上设立了多个补给基地——“商栈”,为船队提供休整、后勤补给等各项服务,但这并不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和平性质,也没引起当事国的不满与反对。
随着中国在全球利益的不断拓展与海外侨民的不断增加,面临恐怖主义、海盗、武装犯罪、地区纷争等方面的风险也不断上升。从国际责任方面看,以前有的国家指责中国在航海安全上“长期搭乘别国便车”,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大国责任,国际社会也要求日益发展的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向亚丁湾派出了护航编队以打击海盗。中国护航编队保护的不仅是中国船只的安全,同时也保护了其他国家船只的安全。然而,后勤保障问题一直是个难题。目前护航编队的后勤补给、人员上岸休整等工作,主要由中国驻印度洋沿岸国的使馆和中资企业出面保障,面临许多不便。与其他有自己岸基补给点的护航伙伴相比,我护航编队的后勤保障,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补给质量与效率上看都有较大的差距,确实需要一个完善的后勤补给基地。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的实践表明,缺少海外基地已成为影响编队巡航效率的重要因素。
客观地说,海外基地既可用于干涉进攻也可用于和平目的,关键是看使用国的意愿。如果中国只是用作海外补给基地和中转站,以方便更好地履行维护世界和平和执行人道主义救援,那它就是防御性的,符合中国的国策,也会得到别国的认可。因此,中国可考虑设立用于和平目的的海外基地,可借鉴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设立“商栈”的做法,在平等互利和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具体任务建立临时性、防御性海外基地。中国设立海外基地并不是为了对他国进行干涉、争权夺利,而是为了防止本国和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是为了本国的繁荣发展和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这是中国倡导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延伸,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感与合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