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泽
北京宣武区广内大街的报国寺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是北京重要的古玩市场。这一带颇保存了不少古意。从报国寺正门往西走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处藏在胡同中的小四合院,这里是北京空竹博物馆。
馆长李连元说:“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述的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就能推测出抖空竹在民间流行至少有600年以上。传说三国时,曹植还写过一首《空竹赋》”。在这座200平方米的四合院中,三个展厅展示了几百件空竹,全面展示了空竹的历史、工艺、技法,并提供了现场演示,令参观者乐在其中。
空竹博物院中保存着不少前清与民国时期的空竹,而李连元却对一只老旧的空竹情有独钟。
李连元今年68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敢跟人说什么都玩了,什么都学了,到老了,没想到却以传播空竹文化为己任”。
“我会的太多了,踢足球时差点加入体育师范学院足球系。我也喜欢游泳,《北京晚报》报道过我两次下水救人”,李连元说起这些,脸上风轻云淡,“我酷爱下象棋,后来奶奶说什么也不让我学棋了,因为我有时候在院子里打棋谱,下雨都不回去,奶奶说再下的话人就傻了。我觉得人如果没这种痴迷,出不来成绩”。
李连元自己研究出一套记忆法,2013年他成为北京教育系统的学习之星,“我特别爱学习,现在在学校里既教空竹,也传授我的记忆法,只要孩子们空竹抖得好,我都给他们准备小礼物做奖品”。
空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娱乐、健身锻炼和社会民俗的多重价值。广内地区的空竹文化自成一家,具有工艺高、样式多、品种多、花样多的特点。随着城市的变迁,空竹这种老玩具面临着传承困难的严峻形势。
北京市在2005年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曾向宣武区的十万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看看市民们都支持哪些绝活儿申遗,最后集中在踢花毽和抖空竹。李连元说:“那时候政府咨询过我,空竹和花毽儿上哪个,我说上空竹,易学难精。”当宣武区政府想聘请李连元负责空竹申遗时,他一口答应下来,这份承诺的代价是他谢绝了当时一份月工资5500元的工作,这对于工薪阶层的李连元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每个月政府给我800元,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到底,为什么我当时谢绝高薪干这个?主要还是出于对空竹的喜欢和痴情”,李连元说。
2006年,抖空竹正式成为首批代表北京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武区政府在 2008年成立了北京空竹博物馆,并在2012年成立广内空竹协会,李连元先后担任了博物馆馆长与会长。李连元觉得,空竹能够在近几年发扬光大是广内街政府的功劳,也是大家的功劳。他说:“我们的志愿者都特别得力,出书、搞活动,对空竹的贡献都比我大。这博物馆是我们的幸运,其他的项目有些‘嫉妒’我们,怎么政府把钱都砸到这儿了?主要是我们做的这些事让政府特别感动。”
如今,李连元带领他的空竹表演队走遍五大洲。2006年他们把空竹抖到悉尼。2007年春节时,李连元与弟子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了4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空竹五进“鸟巢”表演。“去年暑假,香港的一所学校在这里举办活动,大车一辆一辆的,一天能来二三百人,平时宣武区的学校也常来学习”。李连元为这些忙得团团转,作息时间也因此变了,周四至周日最忙,周一周二休息。他既要给孩子们普及空竹知识,还帮他们排节目,不过,李连元还挺开心的,“那天抖空竹,有个外国小孩儿学得快,直喊‘easy,easy’。我看他挺狂,过来做了一个花样儿,当时就把他镇住了”。
空竹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发出响声的竹木玩具,轮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几个小哨口为高音孔,各圆盘哨口的数量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轮盘高速旋转,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上下飞舞的空竹入门简单,但易学难精。操作技巧有扔高、呲竿、换手、一线二、一线三等多种形式,需要玩家协调全身使之转动。空竹的花样繁多,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动作名称充满诗情画意,如金鸡上架、翻山越岭、织女纺线、夜观银河、二郎担山、抬头望月、鲤鱼摆尾、童子拜月、鹞子翻身、海底捞月、青云直上等,令人目不暇接。空竹博物馆所在的小院子在游人如织时显得异常拥挤,但李连元就是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闪转腾挪,将空竹舞得眼花缭乱,令游客佩服。
李连元抖空竹有家传,“我奶奶就喜欢抖空竹。空竹按外形来说,也可以分为双轮、单轮和异形,这是空竹在中国的三大家族。异形最难,得用惯性克服偏力”,李连元说,他表演的鱼竿儿抖盘丝空竹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绝活儿。
李连元的朋友穆文之老先生,今年83岁,他陆陆续续向博物馆捐献了165个自己设计制作的空竹,有不少是铁西瓜、啤酒桶之类的异形空竹,其中一对微型空竹尤其引人注目。这对檀木空竹大概只有两厘米长宽,搁在手心里轻飘飘的,很难想象这种空竹能够抖得起来,但是穆文之偏能把这小玩意儿抖得上下翻飞,令人叹为观止。李连元说:“抖这种空竹靠的是巧劲儿,我常跟穆老师说,您这小玩意儿赛活的。”
空竹除了个人花样,还有许多集体花样,如两人对传一只空竹、四人大过桥传一只空竹、单线彩云追月、双线嫦娥奔月等。他的弟子郝德来可以用头顶接住传过来的空竹继续旋转。集体花样中最为惊险的是“蚂蚁上树”,玩家将长绳一端系于树梢,另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忽然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丈高的空中,当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稳稳接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艺无止境。一人抖十多个的都有”,李连元淡淡地说,“我5岁就抖空竹养家,除了‘文革’时期,一辈子没离开过空竹。空竹能有现在的地位,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光靠自己根本做不来”。
空竹博物馆的四合院里有两棵树,一棵结柿子,一棵结石榴。李连元说:“来这儿的人能够得到快乐很重要。无论老人还是孩子,我都愿你们像这树一样红红火火的,你们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抖空竹对身体有好处,具体来说,抖空竹是一项全身运动,不仅促进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视力,对消化系统也有积极的影响。李连元觉得抖空竹的人在一起特别融洽,他说:“我们之间不保守,也不藏着掖着,这种关系维持得特别好。在广内成立空竹博物馆并大力推广空竹后,公安局的人跟我说,这一年下来,上访率和纠纷率都下降了。”
李连元这些年教空竹、推广空竹,遇到不少感动的事,有两个故事是他经常跟旁人提起的,他说这正是空竹带来的好处。
当年,李连元在老城根儿小学教孩子们抖空竹,发现一个小女孩总皱着眉头。问她原因,女孩一开始不愿意说,后来李连元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妈妈是纺织厂下岗职工,在职时是操作能手,下岗后整天和丈夫孩子发脾气,还到居委会闹事。女孩说,她看过李连元的表演,听过他讲课,所以想等妈妈不高兴时,给妈妈抖抖空竹。
李连元很感动,与之倾囊相授,女孩儿也很聪明,小鹅点头、孔雀开屏、二龙戏珠、高山流水,这些招式都学会了。不久后,李连元读到了一篇作文,是女孩写的,李连元至今都记得其中的一些段落:
“那天,妈妈又跟爸爸发脾气。我要给妈妈表演抖空竹,妈妈根本不想看。我没言语,自顾自地抖。我抖的花样特好看,妈妈有点惊呆了,变成特别细心地看我抖,后来被我的技术折服了。我对妈妈说,我知道您下岗后心里特别苦,我学空竹也没告诉您,就想让您看我抖空竹时高兴起来,妈妈因此老泪纵横。
我又求妈妈答应一件事。妈妈说我都下岗了你还求我。我说您能办到,以后别去居委会闹了,这弄得爸爸在邻居面前特别没面子,我在学校也特尴尬。结果,这之后她很长时间没去居委会。后来有次妈妈去居委会,是因为居委会停电了,工作人员喝不上开水,妈妈灌了一大壶开水给送了过去。妈妈还主动去居委会执勤站岗,参加了老墙根儿居民空竹队。如今,我和妈妈都爱上空竹了,我还和爸爸商量,让爸爸也抖空竹。”
“这种事情其实特别多”,李连元说着,又想起了一件他在教空竹时遇到的事。
2010年夏季,经一位支农老师的举荐,李连元来到北京大兴区一所小学教授空竹。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叫小彪子的男生。
“空竹课安排在土操场上。开始上课了,有20多个四年级的孩子站成两排,人手一套空竹。我突然发现队伍里有个小男孩儿,光着脊梁,特别显眼。老师向我低声说,这孩子叫小彪子,从不听话,自由透了,不穿衣服都不是他的大错儿,老师拿他也没办法”,李连元说,“也许是我走过近20所中小学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但我发现他听得很认真,做得很精心。一会儿,我看出他比别的孩子学得快,我当即表扬了他,还让他做示范。看着他那得意劲儿,跟我小时候刚学会抖空竹一样一样的。老师过来说:‘彪子,你还不把衣服穿上!’只见小彪子跑着去取衣服,又跑着穿好衣服迅速归位。当空竹课结束进行点评时,我又一次表扬了小彪子,这次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没有一点儿得意”。
空竹课后,学校派车送李连元回家,车刚走不远,李连元从反光镜里看到一个小男孩拼命追车,连忙让师傅停车,下车一看是小彪子。他跑得直喘,到我跟前什么也没说,深深鞠了一躬,回头就跑了。李连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望着他的背影,有点舍不得走了,师傅叫我,我才回到车里,当时心里那感觉真的难以诉诸笔墨”。
一年后,李连元又来到了学校,小彪子升到五年级了。他有两个职务,一个是体育委员,一个是学校空竹队队长。见到小彪子手里摆弄着空竹,看着自己笑,李连元心里庆幸他的变化。
李连元说:“那年夏天的那一节空竹课成为我永久的记忆。如今,我依然时时为小彪子祈福,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喜欢抖空竹,从小就热爱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大一定能有很好的建树。”
李连元是宣武区广内街道的“北京土著”,祖辈几代人都以空竹表演闻名京城。清末民国以来,每逢都土地庙开市,李连元的祖父李桂林、祖母寇景兰常常边做生意边抖空竹,用以吸引游客,久而久之成为庙会一景。虽说岁月春秋已过六十载,可是庙会上的往事李连元记忆犹新。
“庙会上铺摊儿与地摊儿一个连着一个,只见空竹摊上挂了一串又一串的空竹,上面都贴有一张长方形的红纸条,用金字标着多少响。空竹是竹木的,也有人管它叫‘空钟’或‘空筝’,空竹的单响、双响又被称为单闷儿、双闷儿。空竹的响儿越多,价钱就越贵”,李连元说,“记得那时花的钱一毛钱叫一千,一元钱叫一万,买一只十响的空竹得花两千至三千元”。
说起儿时的庙会记忆,李连元说起当时的一个细节:“奶奶跟空竹摊主很熟,不客气地说了声:‘张大哥,我来抖两下。’不等人家说什么,奶奶就已经空竹在手,利索地抖起来。奶奶的空竹技艺高超,姿势优美,别看年岁已过半百,但一双大脚(旗人),步有步法,手有手法,空竹抖得谁都爱看。
奶奶就爱说‘功夫,三分自己练,七分在人看’。她知道我学抖空竹有几个月了,也想让我显摆显摆,空竹抖转以后,很快就交给了我。我的手早已痒痒得不行,把空竹抖得震天响,招来不少人驻足观看。这一下空竹摊主可乐坏了,空竹卖出去不少,最后他一手点钱,一手拿起一只十响的单轮空竹送给了奶奶,还让我也挑了一只十响的空竹。这一天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和奶奶给我们家挣了两只十响的空竹。”
1952年,北京市政府拆都土地庙盖了宣武医院。那双十响的空竹李连元还留着一个,尽管已经开胶了,李连元还珍藏着。每当看到这只空竹,李连元便想起都土地庙上的往事。李连元说:“奶奶是在1976年离开我们的,整理老人家遗物时,发现一块蓝布里包着的空竹。我一下认出这是奶奶挣的那只空竹,人去物存,心里酸酸的,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如今,这只老旧的空竹静静躺在广内空竹博物馆的陈列室里。李连元说:“奶奶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抖空竹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技艺传承人。我每天在空竹博物馆传承抖空竹的技艺,讲解空竹的古今往事,奶奶应该替我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