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中国女足相继获得世界杯和奥运会的亚军,铿锵玫瑰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激励了一代国人。如今,小花们的再次开放重新拉回了人们的目光,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玫瑰们的生存环境。玫瑰重新绽放,还需要哪些条件?
陆煜
(中国足协女子部部长)
近些年,由于各方面的重视,中国女足的踢球环境总体来说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虽然离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但势头是良好的。
具体表现为:首先,人才储备越来越好。自从2009年校园足球启动后,陆续有一批女孩加入了踢球队伍。如今,6年过去了,这方面的改善逐步显现,在女足的十三四岁梯队中,她们水平有所提高。其次,女足队员的收入也在好转。去年相继推出女甲和女超联赛后,有了升降级制度,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队伍中,尖子球员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三四十万元,能养活自己了。当然,这样的球员还比较少,但随着足彩和赞助商陆续进入,女足联赛的收入还可以继续提高。第三,在女足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竞赛系统的完善上,与往年相比都有所改善。
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下,中国足协最需要做的就是给喜欢踢球的女孩更好的发展平台。比如说,校园足球培养了一批喜欢踢球的女孩子,要让她们有一个继续提高的走向,在专业队与校园足球之间搭建一条通畅的渠道,使有天赋的女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畅渠道的搭建并不容易,要有好的教练员,要给他们好的待遇,让社会认同他们,价值要得到体现,还要有组织架构、竞赛平台以及人才的系统培养。可以说,困难很多,但只要搭建好这座平台,让更多有天赋的女孩在通畅的上升渠道中展示自己,女子足球必然会越来越好。
周继明
(资深足球记者)
每逢世界杯、奥运会,人们都希望中国女足能踢得更好。但世界杯、奥运会都是四年一次,没世界杯、奥运会时,让这些女足姑娘们干嘛?踢职业联赛?
中国女足联赛已踢了很多年,由于缺少观众、缺电视转播,所以缺赞助、缺钱,一直举步维艰。中间停过一段,有段时间连主客场都打不起。其实,全世界皆如此,曾兴盛一时的美国女足职业大联盟也办不下去了。欧洲职业足球那么繁荣,但眼下只在德国有女足职业联赛雏形,全世界女足差不多都是业余的。
一项职业联赛只有8支球队,一个赛季主客场共14轮比赛,加上杯赛等其他比赛,也不过30场左右,比赛时间不足半年,甚至更少。那么长的无比赛时间干嘛?训练?比赛的电视转播费、赞助费不足以成为让球员有良好生活保障,这样的体制算不上职业化。
此次中国女足征战世界杯,引发了对女足新的关注。有人说,很多女足队员颜值很高,可以“靠脸吃饭”。同时有批评说,她们在靠纳税人的钱踢球。为什么不可半职业化呢?用没比赛那半年或没训练的半天做别的职业,包括当模特,“靠脸吃饭”;做校园足球教练、助教,“靠技术吃饭”。
半职业化其实操作起来更难,但更适合中国女篮、女排、女曲。半职业化比某些名义上的职业化更职业化,虽然会暂时影响国家队水平,但更符合未来的发展。
张宾
(凤凰网记者)
在加拿大举行的女足世界杯,沉积多年的铿锵玫瑰悄悄绽放。接连与世界杯、奥运会无缘之后,中国女足跌入谷底,受关注程度远不及当年。值得庆幸的是姑娘们并没有因外界的冷漠而自暴自弃,在孤独的角落里,她们顽强生根发芽,有一点阳光雨露,便会绽放出娇艳的花朵。
当人们肯定女足姑娘们的拼搏精神时,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她们生存的土壤正变得越来越贫瘠。如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属于爱踢球姑娘们的黄金时代,现在早早就进入了黑铁时代。
过去那个时代,踢足球的姑娘还能有一个相对光明的前途,收入不算高,也还过得去,有希望像孙雯、刘爱玲一样成为全民偶像。20年之后,女足姑娘们的待遇没有任何改善,别说出人头地了,维持体面的生活都难。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一茬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家长都没有理由让女儿投身于足球这项运动。它不仅有身体对抗,而且风吹日晒,会让一个个软妹子变成女汉子,何况踢足球还没有光明的前途。
但凡有条件的家庭,都将女儿往女神范儿的路上培养,比如练个钢琴、学个美术、跳个舞蹈之类。即便让女儿去学一项体育运动,家长会更亲睐网球、高尔夫、滑冰、马术等相对高雅的项目,既可提高姑娘们的修为,如果练得好的话,转职业前途光明,稍微差一点还可以此为跳板,去国外读大学。
女孩子练足球只出于一种情况,那就是热爱。时代的更迭与变迁,让女孩子练足球的土壤沙漠化。人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还在坚持踢球的女孩子,就像呵护沙漠中的胡杨林一样。
高宇
(北京球迷)
这个夏天,远在加拿大,中国女足的姑娘们正在谱写新的历史。在我们身边,同样有着一群姑娘,每天在球场上挥洒着汗水,赢得尊敬,她们就是北京大兴一职足球特长班的学生。
通过浏览大兴一职的网站,得知大兴一职女足特长班自 1998年创立至今,已经发展成覆盖从初中至中专的六个年级,规模超过百人的多年龄段队伍。这支队伍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多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我有时会去她们那里踢球,亲眼见证她们训练的辛苦,但苦练之后,她们脸上的满足更加让人难忘。
这群女孩子的初中阶段作为特长生培养,在保证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进行足球专项的基础训练,初中毕业后可报考体校女足中专或作为特长生继续就读高中。在这里,经过三年的中专训练和学习,这些姑娘们又成为北京城建女足、首都体育学院等专(职)业球队的后补队员。正是这些举措的实施,解决了姑娘们的后顾之忧,她们之中能够在足球领域更进一步发展的,有继续进入高水平队伍的途径,不具备进一步发展条件的,可以获得中专职业学历,有一个就业的出口。
因此,在这里学习训练的姑娘们是在享受快乐足球。因为兴趣,追逐着心中的梦想,也许这就是中国女足的未来吧!
王一妃
(水军女足队长)
水军女足是北京的一支纯业余女足队伍。业余踢球的女孩子并不多,水军女足是北京业余足球的一道风景线。
球队组建于2011年9月,成立的初衷很简单。想踢球?那就约吧!经过4年的发展,球队固定成员约50人,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我们的口号是把每周踢球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追求健康的生活,将足球的快乐传递下去。
一路走来,水军女足也遇到一些客观问题,首先是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毕竟大多数女孩子没踢过球,有的是凭借一时冲动加入的,体验到训练的辛苦以及自己水平和其他队员的差异,就逐渐退出了。其次,没有丰富的女足对手,与男队员相比,我们速度、力量都要弱一些,所以过去基本不约男队比赛,偶尔会在训练后跟球场上男生切磋交流,增加足球的乐趣。能约到女队同场竞技,大家都很珍惜,认真对待。
在我们的球队里,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一份力,有分工有配合,定期组织活动,一周踢两次,以队内训练为主,偶尔约比赛。场地基本是到大学里踢野球,自得其乐。我们并不满足于纯业余,今年打算将球队分为一队二队,有针对性地训练,磨合队伍,整体提升。今年,我们参加了搜达联赛,是24支参赛球队里唯一的女队,很多人知道后很惊讶,我们则乐在其中。
水军女足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在微博里说,她才四年级,还是小鲜肉,希望她能快乐成长。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组织,让更多的人知道女生踢球也很赞,能像我们一样享受足球的魅力,获得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