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习作三步曲

2015-07-28 16:48许成媚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观察法桔子爬山虎

许成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75-02

中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对新奇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感知、了解、探究的能力,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也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此阶段孩子对外界新奇事物的了解日益膨胀,此时的观察力是最旺盛的。因此,中年级习作教学要从观察入手,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观察、发现,获取重要的信息,积累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阅读基本功,解决“有米也难炊”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一、借助教材,学习观察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除了广泛阅读外,还要细致地观察生活,既要走进自然界去观察千姿百态的景物,也要融入社会中去观察人情世态,积累大量素材。但没有扎实的阅读基本功,也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中的阅读分析,从中探寻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方法。观察的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

观察植物时,可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方面观察,可采用部位观察法或连续观察法。如《爬山虎的脚》这课,叶圣陶先生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时,抓住颜色、形状及动态美来描写;写爬山虎的脚时,运用比喻的手法,抓住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进行描写,这就是部位观察法。教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这段内容时,通过找动词、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叶老先生是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得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这就是作者运用连续观察法得出的结论。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连续观察法观察豆子发芽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变化等方面,在不同时段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

观察动物时,可从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内部组织和结构等进行观察。学习《白鹅》这课,体会作者认真观察,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鹅的叫声、步态、吃饭三个方面来体现白鹅高傲的特点。之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观察小白兔、猫、狗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并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总分结构,写自己喜欢、熟悉的一种动物。学习《蟋蟀的住宅》使学生明白了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将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同时把它的活动看作人的活动,想象丰富。然后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蚯蚓是如何松土,为何松土。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特点进行长期观察。

观察景物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运用不同的方法突出其特点。学习《观潮》懂得了作者是抓住潮声、潮形、潮色,从远到近描绘海潮汹涌而来时的奇特景观。《颐和园》这课作者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来描写景物特点。通过列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用打比方突出昆明湖水的静和绿;用举例子来说明石桥的式样不同。学习课文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游览龟山公园。用列数字的方法写观音石;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写两旁的树木,以及人工湖水的清和美,湖中小岛众鸟纷飞的场面。

凭借语文教材的阅读,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可以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调动人的各项积极因素去把握事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实践中分析、比较、引发联想。

二、创设情境,运用观察方法

观察是获得素材的主要途径。有强烈的观察欲望,再加上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观察方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观察起来效率就更高,思路更加清晰,指导起来就容易得多。

我在指导写《香甜的桔子》时,在展台上堆了十几个金灿灿,大小不一的桔子。首先,从色彩上使学生的视觉得到冲击,引发他们的兴趣。待学生蠢蠢欲动想吃时,再从语言上去激励他们。说今天谁观察得最仔细,写得最认真,写得最快的就奖励桔子。那一双双渴望奖励的眼睛,出神地盯着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桔子。胆大、调皮点的孩子伸手想去拿桔子吃,被我拦住了。我微笑地告诉他们想吃没问题,但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踊跃回答,有说“桔子皮是金黄色的。”有说“桔子的形状是圆圆的,像玩具车的轮子,扁圆的。” 正当孩子们各抒己见时,我走过来提醒他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看?机灵的孩子马上想到用手摸、用鼻子闻。接着,我拿出8个桔子从前往后一个个传下去,要求他们用手摸、用鼻子闻。孩子们边摸边闻边说,场面十分热闹。然后要求组长剥开桔子,每个人分两瓣,作为对他们努力观察的鼓励。孩子们边吃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其实我心里明白,不是今天的桔子更甜,是因为这桔子是孩子们努力而得到的,吃起来当然就觉得特甜,特好吃。桔子吃完后,孩子们开始认真地投入到写作中。

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学生懂得了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懂得用眼看一看颜色、形状;用手摸一摸表面光滑与粗糙;看不到的东西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尝一尝。把学生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充分调动起来。由于老师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妙引导,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写作。

三、写作实践,练就学习方法

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的实践。同样,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先天的才智外,后天的训练更是主要途径。平时写观察日记,能抓住机会捕捉到精彩瞬间,无疑是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添加筹码。在借助教材,凭借课堂,引导阅读,探寻和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抓住一切机会,营造氛围,反复实践,在实践中巩固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写作。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看见的,想到的,悟到的,才能真正地用我手写我心,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因此,掌握正确地观察方法很重要。

首先,写观察日记。写观察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可以锻炼其观察能力和习作水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的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教学目的是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这组教材时,布置学生回家在门前、屋后、花圃等地做蚂蚁搬实物的实验,运用所掌握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有了亲身经历,才会互相交流观察感受,才能从心底里引发兴趣,真正掌握观察方法。

其次,学会“随意”观察,培养观察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习作素材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纵即逝。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随意”观察,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即时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有一次,我正在认真上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飞进教室,飞到讲台桌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胆大点的男孩子先带头跑到讲台边捉麻雀。麻雀吓得窜到讲台桌下面,孩子们追到讲台桌底下找。那场面乱得一团糟。后来麻雀是抓到了,可课也上不了了。我有点生气,但一想,何不乘此机会来写《捉麻雀》。想到就做,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捉麻雀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再指导想如何把这个过程写具体。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可从捉麻雀时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处着手。想想哪个同学捉麻雀时最来劲,大家的表现是怎样的。没想到这篇作文写得很成功。读习作时,同学们都笑了,好像又回到刚才那混乱而又精彩的情境中。这正是“处处留心是芳草”,用我们的眼睛积极地去发现,养成“随意”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时就能如鱼得水。

总之,在观察中学习,在实践中写作,让实践成为一种习惯。再通过展示、交流、竞赛、装订成册等这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写作的信心。

猜你喜欢
观察法桔子爬山虎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挑战臭豆腐
桔子味
桔子熟了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