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殊
2009年开始,贵阳有了真正的“百姓戏剧”
在2009 年前,贵州的话剧大致处于断档的状况,当然,贵州也有话剧演出,大部分是政府牵头做,观众大多是领了赠票去的,就是一两场汇报演出,演出完就没有了。“这样的情况导致国家出了大量的钱来做这个戏剧,但其实老百姓并没有真正看到这个戏。”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情况,游历多方视野开阔的唐煌才下定决心,要给贵州话剧引入一些新鲜气息。
2009年,唐煌回到贵阳的第一年,就举办了新鲜味道的“当代小剧场戏剧季”,那是西南的第一个小剧场戏剧节。当时唐煌和他的合作伙伴找了北京、上海、成都,以及贵阳本土的4个戏在贵阳演出。也从那一年开始,小剧场戏剧开始在贵阳流行。唐煌把这样的剧称之为“百姓戏剧”,原因是这些剧真正是和老百姓相关的,有的戏面向公众公开售票,有的以捐书看戏的形式,还有的以索票的形式,总之,这些来看戏的人是真正想看戏的,他们是真正对戏感兴趣的人。这些戏的出现,填补了贵州戏剧市场和话剧市场上的空白,也为贵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贵阳出现了很多活跃的团队,例如抓蚂蚁剧团,还有改制后的贵州省话剧团也开始尝试小剧场的制作和演出,贵阳市演出公司也引进了许多优秀作品——孟京辉的、赖声川的作品,还有嘻哈包袱铺等等。近两年,演出公司又引进了一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戏剧作品,如《安德鲁与多莉尼》、《最后的晚餐》,《翻转地心引力》,都是在爱丁堡前沿剧展里展演过的,或者是进行过世界巡演、或是在香港获过金奖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贵阳百姓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舞台是个很梦幻的地方,艺术是可以改造生活的
“舞台是个很梦幻的地方,它是个纯物质性的黑盒子,有光,它才有可能,才有故事在里面产生,而且它是全景式的、活人对活人的表演。在这个空间里,有假想的社会、假想的道德、假想的伦理以及人际关系,有古今中外各种可能的人生向你走来,能说出心灵的秘密。” 唐煌说,艺术是可以改造生活的。“我们大家都在尝试不同的风格类型。比如像抓蚂蚁艺术联合体,一开始的《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是一出悲伤喜剧,《今夜滋味》又把风格调整成了一个小资白领的角度,从外来打工者的身份来剖析社会,《面具》这个戏,我们又放到了一个心理的层面上,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我们在尝试不同类型,从第一个戏,大家看了哈哈大笑,留有一点思考;再到一个和气味相关的作品,体验小资白领的生活;再到心理剧,一个非常沉闷、但是很抓人,让人充满思考的剧,三种不同的风格,我们想让观众体验不同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方法,让观众的文化精神方面得到不同的信息量。我和贵阳市演出公司的娜姐也沟通过,他们之所以要做《安德鲁与多莉尼》这样的默剧,要做《翻转地心引力》这样的肢体剧,都是想让贵阳的观众看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一些好的戏剧作品。”
不断有新的作品、新的戏剧方式在贵阳呈现,观众不断去看,去受感染、熏陶,他们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精神文化需求。“人们从前的娱乐方式可能是打麻将、KTV、泡酒吧,现在他们可能会多了些选择,可以去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芭蕾舞演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单单是看这座城市盖了多少高楼大厦,或是GDP指数,城市里的人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文明是反映在百姓身上,反映在人们的神情、状态和气质当中的。在城市层面,据我观察,凡是注重文化的城市,百姓脸上看起来也祥和些,反之,则满街尽是焦虑的脸孔。艺术是个养心的过程,是长期的影响。”
推广城市艺术、城市文明,需要坚持、需要耐心
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常态化、持久性是最重要的。艺术的推广需要把心静下来,需要耐心,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我不靠戏剧赚钱,我们要做的是戏剧的普及工作,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公益行为。”很多年以来,唐煌都用这句话回应自己所做的工作。他的目的是培育本土的戏剧市场,方式是“低票价+小剧场”,尽量吸引市民前来看戏,至少是让大家知道贵阳一直都有本土的戏剧在上演。“2009年,我们带了4部戏到贵阳,当时连赞助加在一起,投资了50多万,亏得一塌糊涂,每场演出的上座率连三成都达不到,朋友都说我是哭着回去的。2010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有计划的亏钱,我们当时做了7万的预算用来亏,那年我们亏了6万多,我们都觉得还好,起码控制在了预算内。2011年做《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的时候,第一年的版本是与演出公司合作的,当时我们就改变了模式,变成低成本制作,舞美、道具全部简化,以人为本来演出,那一年终于回本了,盈利3000块钱,剧组的人吃了两顿饭之后就结束了。2012年太忙,停了一年。2013年开始与《新报》合作,盈利了3万多,观众的上座率也很高了。观众的上座率是一年一年慢慢提升的,其实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一步一步培养我们的观众群。”几年下来,唐煌在贵阳“收获”了一批铁杆话剧粉丝。现在,每出戏的观众上座率基本能达到七八成,在贵阳来说,已经非常可观了。
唐煌说,近一两年来,贵阳的话剧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良性机制,有固定的观众群,固定看戏的人群,只要有戏上演,这群“追剧”的人就会来支持。当然,这种成效是远远不够的,对贵阳这么一个省会城市来说,现在演出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在北京上海,一个戏可以连续上演一个多月,在贵阳,一个新戏出来,最多只能上演三四场,就不敢再演了,因为再演就会出现观众人群跟不上,上座率跟不上的情况。“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两步走,第一步培养观众,第二步不断创作。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戏剧的新鲜血液加入到我们团队当中来。我们也希望从年轻人的方向着手,让他们更加喜欢戏剧。现在贵阳市政府在做的一些举措非常好,他们开发了学生课本剧,在很多中小学都开始普及课本剧,让学生来进行话剧表演,将一些优秀的课文选段以话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穿上服装、化妆、打扮、表演,这是非常好的。去年下半年,贵阳还搞了一个以红楼梦为主题的课本剧大赛,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参与了这个大赛。这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在培养戏剧爱好者和戏剧观众人群。参与过课本剧演出、课本剧大赛的学生们,知道一个剧要上映,他们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观众之一。政府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当然,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文化艺术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旅法归国艺术家、导演,贵州本土戏剧第一品牌“抓蚂蚁艺术联合体”创办人唐煌认为:艺术是个养心的过程,是长期的影响,能为你带来审美的判断。艺术文化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你的眼观、心知能带动你的肉身,作为有思想的人,在安身立命的同时能为社会环境带来一些有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