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虚构在此处

2015-07-28 21:28黄海
美文 2015年13期
关键词:烙印一代人旅途

黄海

朝潮的散文有南方温氲的潮湿,他身体粘着泥土。

怎么说呢。打个比喻吧,他在写作中游离地表达,枝蔓满地的叙述,像爬山虎爬满了砖墙。他有别于他人在虚构世界,他正着力虚构自己。比如我多年前从他那篇《事物》的散文,多次虚构和幻象了自己,我从中读到他寓言般的写作的困顿和求索……被定格在自己时间刻度里。他像老虎在打盹,世界还在这里,朝潮已经走得很远了。

或者说,物是己非。

一个作家以生活经验的写作是不可靠的。

当想象整张开翅膀,世界和自己,你准备虚构哪部分呢。

朝潮的《远行》勾勒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谁,一个自己?一个虚幻的影子?他的旅途也是虚拟的,从一个叫常山的地方出发,这个人不属于“人类”,他借诗人兰波的话说他有关世界的真相“生活在别处”。他虚构的这个人也在“生活的别处”,甚至不知所终,灵魂总在出走,无处安放。从从前的时间和杂七杂八的人到混乱的现场,一个人的远行从未现实。

他一直在想,准备出发,最后他回到开始的地方。朝潮在表達一个蜗居的世界,一个影子的生活,现实的生活状态是时间在空心,困顿和焦虑在疯长,即便是虚妄的旅途也让我们裹足不前。推言之,他营造的不再是卡夫卡那样把人变成了说人话的物,这些变形的人重新回到人的模样,但人类的想法已被欲望塞满,无法飞翔。

同样他的《少年》表达的则是青春期的“永不回头”,记忆是一次又一次被篡改的履历。朝潮担心的“迷失”在我看来从未离开,每个人的曾经有或多或少的一致。

朝潮在如此多的不经意中击中我们脆弱的内心,那些毫无头绪和不可名状的思绪在他的笔下被放逐。他从生活流中切取时代的截面,这些被他支离和解构的意识流始终贯穿于纷繁的时代。他在从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打开身体潜行,在疾病肆虐的年代。

从另一层面来讲,远行——对于像朝潮后这样生于1970年后的这一代人也许是奢侈的。他们刚从土地挣脱出来,从一个出生地到居住地,从故乡到异乡,不断被迁徙的历程,构成了这一代人精神和心理的变声期。我在多年前把之命名为“被迁徙掉的一代”,无论他们来自乡村还是城市,这也许是社会如此激烈的变革带给他们的烙印。

不褪色的烙印在他的文字中,他写很小的事,我也经历过他这种写作里的感受,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让人有种深度的焦虑,也许是疼痛吧,但我还是没法说清。他,或者我们的写作就是这样进行没有意义的爬行,我们完成的仅仅是生活过程的发现,或者我们什么也没发现,我们只参与了时代的一段纪录而已。朝潮的散文要告诉我什么,痛苦吗?挣扎吗?无奈吗?困惑吗?还是别的吗?这大概不是他想做的,或者我们要想说的。

对他来说部分远大于整体的意义,一个逼近现实的判断,并且这个判断来自于个体经验的具体感受,它是游离在公共意识之外的经验。

而我作为读者,和他一起坚定寻找意义之外的东西。

猜你喜欢
烙印一代人旅途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一代人
“马”上旅途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日本节日里的“中国烙印”
家是一生的烙印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