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匡乙
土耳其: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姚匡乙
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余万。土耳其地理位置优越,一直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土耳其的积极参与不仅对构建“一带一路”具有战略价值和积极意义,还将进一步推动中土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占据欧亚大陆的分界线,扼守黑海与地中海间的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被马克思喻为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金桥”。拿破仑甚至说,假如世界只是一个国家,其首都必将是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推行南下战略,为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土耳其爆发了多次战争。冷战时期,贴着北约标签的土耳其成为西方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冷战结束后,尽管全球化迅猛发展,但地缘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却丝毫没有减弱,作为地区大国的土耳其在国际政治中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称其为“欧亚大陆的地缘支轴、北约南翼的战略支点”。如今,这个地域广阔、地缘优势明显、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土耳其对复兴古丝绸之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在我出任驻土大使时,已故的土耳其前总统德米雷尔就曾多次向我谈及复兴古丝绸之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与土耳其领导人提出的“丝绸之路倡议和驿站计划”不谋而合,土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积极响应。
中土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者,两国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源于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是两国人民历史交往的重要纽带。东起中国西安,西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古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陆上交通要道,也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伊斯坦布尔素称“天下咽喉”,自公元5世纪就成为经丝绸之路通向欧洲的唯一通道。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经由丝绸之路运到伊斯坦布尔,然后转运欧洲。
两国间的频繁交往,至今留下众多的传承佳话。根据历史记载,土耳其人早期使用的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时至今日,汉语中的“茶叶”“水”等词语被土耳其语吸收,其发音与汉语十分接近。自13世纪传入奥斯曼帝国的中国皮影戏,被当地人称为“黑眼睛剧”,至今仍是土耳其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和陈列在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的1万余件来自中国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更是见证了中土两国人民的密切交往。中土两国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继承和发扬了和平、平等、交流、合作的丝路精神,这是两国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历史基础。
构建“一带一路”是中土两国实现各自国家战略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制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多年来,土耳其政局相对稳定,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17大经济体。随着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土耳其在加速经济转型的同时,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东进”政策日趋明显。中国“西向”和土耳其“东进”相互交汇,中土两国必将成为构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7月28日,“美丽浙江”文化节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开幕。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纺织工艺和服饰,并为当地观众献上华服走秀和古筝、二胡表演等精彩节目。图为参观者观看中国传统纺织工艺展示。
自1971年8月中土建交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互利合作关系持续发展,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内涵日益丰富多彩。
在政治领域,两国高层互访频繁。7月,埃尔多安总统访华,习近平主席与其进行坦诚深入的会谈,双方一致强调要明确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筑牢政治互信根基,在彼此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实现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拓宽和充实中土战略合作内涵。
在经贸合作领域,双方在贸易、交通、电力、冶金、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海南航空、华为、中车等一批企业已在土投资。2014年7月,中方企业参与建设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项目二期主要路段顺利通车,极大便利了土耳其沿线人民生活,带动了沿线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2015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土耳其纺织银行,开启中土金融合作新篇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土两国十分重视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民间往来频繁。目前,中国已在土开办了3家孔子学院,双方还计划互设文化中心。密切的文化交流使两国人民友谊生生不息,天长地久。
我在土耳其工作、生活了近18年,其中,1997年至2003年出任中国驻土大使。土耳其人民的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中土关系稳步发展,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当然,中土关系并非一帆风顺,盘踞在土境内的“东突”恐怖势力就是中土关系中的“绊脚石”。但是,中土友好发展是大势所趋,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排除干扰,携手共进,中土世代友好的参天大树一定更加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作者为中国原驻土耳其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