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5-07-28 14:4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743028
学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动手习惯思维

高 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 743028)

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 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小学 74302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下教学的迫切任务。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现代化教学资源较为薄弱,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本文从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两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的高效性,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现象,导致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成为了教师一直关注并不断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位一直从教于农村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达到会学、爱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准确把握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积极地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利用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数学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合格的教师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跟随家长一起去逛商店和超市,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商品的摆放。上课前,我把商店里摆放的商品做成课件,在新课开始前先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看情境图,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马上联系到前一天逛商店的情景,很快回答出:“把同一类品摆放在一起。”这种亲身实践就为分类的认识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学习“小明的一天”一课时,我在前一天放学时就布置学生注意观察记录自己第二天起床、上学、放学、写作业等时间,给学生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上新课的高效就体现出来了。而以这次生活记录实践为基础,学习“认识钟表”知识就很容易了。就这样,我常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高效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了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育。

此外,小学生对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常把数学知识穿插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比较轻重》这节课时,我变教材里的小熊与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班里学生之间玩跷跷板的场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借机就顺利导入了课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数学,增强课堂效率

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高效课堂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先学的良好习惯

“自主先学”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部分简单学习目标,为后教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自主先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本课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成为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单纯的知识传授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倾听的习惯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内容之间紧密相连,再加上小学生好动性强、自制能力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清老师布置的任务,听清老师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思路及理解方法。此外,课堂上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补充。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每天对学生出几道口算题进行练习,不把准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而是老师读题目,学生写答案,我认为这对训练学生的认真倾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不断提炼出来的,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

一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中大部分章节中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的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解决的,高效课堂中更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实践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把自己的实践与现有的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学生在操作实践后还不会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很好地把动手实践与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能使脑筋得到发展,让它变得更加明智;脑能使手得到发展,让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为此,教师在指导实践操作时,必须让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养成良好的亲身实践习惯。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组织学生合作分糖果,先把9颗糖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10颗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操作实践后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并用语言把两次分的结果叙述出来,然后让学生用算式把分得的结果写出来:9÷3=3;10÷3=3,还剩1。教师借机揭示余数的概念,给学生指导正确的书写格式,这样就让每一步操作都与学生的思维联系了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课堂高效。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动手习惯思维
我也来动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