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道武
构建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
翟道武
摘要:构建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队伍的新变化以及当前党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机制,增强党员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分类分行业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员管理机制;流动党员
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①构建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既是提高党员素质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本文试图从党员教育培训、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分类分行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档案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构建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作些分析和探讨。
1.学习内容上坚持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既要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要注重从能力上建党,经常性地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学习方法上实行个人自学、组织辅导、媒体传输相结合
为了使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需要把个人自学、组织辅导和媒体传输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学习网络。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章、党史知识、党员纪律条例等编辑成册下发给每个党员。每月组织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或开设专题讲座,或聘请专家辅导。以党建网站为平台,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党员提供理论武器;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使人们在欣赏浏览优秀文化作品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灌输;建立网上党建理论研讨阵地,定期发布党建理论研究成果和世界政党动态等,引导党员群众关注理论热点,掌握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建立网上党校,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实施网上远程教育,使每个党员都能在“网上党校”深造。②这样,无论在工作单位、在家里还是在外地出差,每个党员都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3.党课教育方式上实行“五式”并举
所谓“五式”并举,就是通过正反典型的宣传教育、现场观摩、讲授、讨论、电化教学等不同形式的党课教育党员。一是用焦裕禄、谷文昌等人的典型事迹为正面材料编写学习教材,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带动每一个党员。同时以周永康、苏荣等人为反面教材,让党员领导干部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教育和警示。二是定期组织党员到德育实践基地、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学习考察,组织党员到红色革命圣地、革命老区或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三是成立由理论专家、党校教师、党组织书记等组成的党课教育讲师团,定期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四是党总支或各党支部事先确定讨论话题,党员针对话题展开讨论。五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和党建频道,制作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课件以及电教片,认真组织党员收看。
1.健全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增添科学发展动力
一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要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方法、程序、形式和时限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注重增强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公开时效的及时性、公开程序的规范性、公开形式的多样性、公开监督的严肃性,力求实效。二是推行“一会两票”制度。即由党员和群众共同参加讨论有关事务的民主议事会;对有关事务作出决定时可以采取党员投建议票、群众投表决票的方式,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地化解群众的怨气、鼓舞干部的士气、凝聚组织的人气。三是试行公推直选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群众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选举权交给党员,做到以“绩”选人,以“选”定人。
2.健全党员监督约束机制,增强科学发展效力
一是完善发展党员考察审批制度。认真落实集中培训、全程公示、层层预审、实地考核、部门联审、讨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组织“入口”,规范发展手续,使党员队伍结构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不断提升。二是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民主评议党员的原则、内容、方法、步骤等进行明确规定,做到一年一评议、一年一登记,为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提供操作依据。三是完善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研究制定《长期脱离党组织的党员处置办法》,明确界定长期脱离党组织的党员内涵和表现形式,界定处置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要求。在处置工作中,正确处理严肃与稳妥、主观与客观、治标与治本三个关系,科学把握标准,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常性和规范性。建立民主评议党员机制,促使党员争先锋当表率,履职尽责。根据当前党员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评价体系,优化先进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开展支部范围内的党员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活动,评价体系实行百分制计分,三者各占一定比例。党员对照自评表,逐项实事求是地自我打分,填写扣分原因,并记入党员记事手册。然后由党支部进行综合评估和公示。对排列末位且低于一定分数的党员,本人要写出书面整改措施,支部要建立《重点教育党员跟踪表》,实施跟踪管理。
3.建立和落实党员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党组织都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成绩、指导工作破解难题的情况纳入党员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并作为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上制度的施行,确保党员学习落到实处,真正达到“1234”的目的和效果。即强化“一个意识”(党员意识),增强“两个观念”(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达到“三个提高”(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自身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实现“四个目标”(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党建工作责任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形成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1.坚持基本要求和分类指导并重,健全党员管理机制
本文基于2008年1月—2016年12月观测数据,选取部分远震事件(震中处于30°~90°之间,震级M>6.0,清晰P波初至与高信噪比)作为研究对象(图1),研究区内共有33个台站,可以将重庆及周边地区完全包含在内(图2),研究所用数据皆来自于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10]。
一是制度管理。完善和落实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星级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统一规范党员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实现党员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温馨管理”。在党员中开展“党员五必访”(党员、职工家庭发生纠纷时必访,重大节假日时必访,党员、职工有病住院时必访,党员、职工受到处分时必访,党员、职工生活困难时必访)和“双生日”(党员的出生日和入党的“政治生日”)活动,结合开展纪念建党系列活动,在“七一”期间慰问生活困难的党员,在平时,对年老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从服务、关怀入手,定期上门探望,并通过上门“送课”“送医”等活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使其感受党组织的温暖。三是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结合其自身实际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对社区党员,注重提高其整体素质,增强其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以及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三定”跟踪管理模式,即定人(责任人)、定期(每月联系一次)、定内容(关心学习、工作、生活,送上学习资料)。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学习、组织生活、活动开展等方面严格按照制度和上级要求执行。
2.坚持严把“入口”和疏通“出口”并重,健全党员队伍纯洁机制
一要突出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吸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成绩突出并得到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入党。二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问题。三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通过贯彻落实“测评制”“票决制”“公示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3.坚持城乡党员双向互动管理,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要城乡齐抓共管。城乡党组织要按管理权限明确各自责任,建立党员动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签订党员一体化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单项考核内容,提升互动管理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实现城乡党员管理监督一体化。大力推进民主化监督进程,建立社会监督、党内监督、党员自我监督为一体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电台等载体开设党务公开专栏,以增进对党员监督的透明度。③三是要实现服务工作的联合互动。建立由组织部牵头、街道(管理区)党(工)委和部门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和“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主抓落实的党员服务新体系,做到优势互补、困难互助,实现“单向式”服务向“互动式”服务转变,构建多边互动、齐抓共管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四是要实现工作投入的专项管理。要按照城乡党员一体化动态管理,为各级党建工作提供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教育管理条件,逐步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4.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抓好“两新”组织党员和失业党员的管理
为改变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存在的“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厂,轻建党”等现象,应从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入手,加强对党员的组织和管理。一是建立组织,激活“两新”组织党员。要加强党对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领导,积极促成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特别是要加强有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二是立足“下岗离职不离党”。将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农村或社区,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做好再就业工作,使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档。
1.通过“结对共建”,让党员“流动不流失”
根椐流动党员的特点和行业分布状况,分别采取“两地共建共管式”“挂靠式”“属地式”“行业式”等不同方式,为流动党员“安家落户”。在流入地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对从业时间较长并且工作相对稳定的地方务工经商学员,实施“安家工程”,建立流动党员两地共建共管服务中心。对暂时没有固定工作和从业地点的流动党员,由原党组织开具党员证明,挂靠到流入地党组织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对一些工作不固定或从业地点经常发生变动的流动党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参加街道社区党组织学习培训。流出地党组织对那些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流动党员,既可以派专人与其联络,也可以在那些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联系点,真正做到定期联络、互通信息。
2.加强学习培训,让流动党员“离土不离党”
按照行业特点将流进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同时向原单位党组织发函,统一纳入本地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一是对流入时间较长的党员,由党员本人将组织关系转至流入地,就近参加所在地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对集体流入且地点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建立临时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开展活动。三是对外地流入党员,按属地管理或挂靠原则,随所在地党组织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四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参加原单位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五是对一些比较分散的流动党员由社区采取上门送学习资料的办法,要求他们按规定自学,并向原单位党组织联络反馈学习情况。六是对短期外出返回后的党员,进行强化培训和补课。
3.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的督促和管理,让流动党员“长期受教育”
一是通过“自评”“互评”“征评”“点评”等方式,构建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立体评议机制”。在党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相互评议;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请相关领导进行点评。二是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优标准。三是聘请一些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监督员或指导员,划定责任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参学单位和参学流动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客观公正地评估。四是定期听取督导员或指导员的督查情况汇报,并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参学单位和参学流动党员,使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4.强化流动党员档案信息管理,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共享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一人二档”制度。每个档案要做到“四清楚一记录”,即基本情况、外出地、联系方式、所在组织关系清楚,定期联系情况有文字记录。二要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排查制度。定期开展流动党员排查活动,对未报告的流出党员,及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加强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时上门了解和掌握新流入党员的情况,并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三要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由党员原籍地和工作所在地的党组织实行双重目标管理,明确流动党员的职责,以目标责任书签约的形式管理流动党员。④四是建立对流动党员走访慰问制度。流出地党组织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和慰问流动党员家属,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流入地党组织要想办法帮助外来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和本地党员一样能够深切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此外,还应按照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台账和信息库,逐步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共享。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②黄桂清:《略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中执政党建设的对策》,《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③刘青、唐锡彤、曹桂华:《关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思考》,《理论学习》2008年第12期。④文国栋:《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理论前沿》2008第11期。
责任编辑:浩淼南武
【经济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04-15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7-0023-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26
作者简介:翟道武,男,中共河南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统战部部长(郑州4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