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2015-07-27 19:41翁良杉
新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铅笔数学知识情境

翁良杉

兴趣,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于学习而不觉得疲倦。

一、挖掘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普洛克拉斯曾断言:“哪里有数,那里就是美。”哈代也指出:“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的。”数学自身的美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如同数学概念简单且统一,数学公式简练且整齐,数学性质、法则概括且典型,数学图形和谐且对称,数学结构协调且完美,数学知识奥妙无穷,数学方法奇妙多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后,教师设计这样一组题:请用商不变性质计算370÷5,3700÷25。学生感到奇怪:“为什么一定要用性质计算?”他们开始探究,在尝试练习后,小组讨论得出:“370÷5=(370×2)÷(5×2)=740÷10=74,3700÷25=(3700×4)÷(25×4)=14800÷100=148。”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了运用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优点,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生活化”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实际。离开了生活,数学便是一潭死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是学生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会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活动生活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喜欢数学。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时,让学生模拟“公共汽车到站时上下车”的情境“原来车上有8人,A站下去4人,又上来3人”,达到让学生在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公交车情境是学生所熟知的、可以接触到的生活情境,因为熟知,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成爱学、乐学的目的。又如,学生学习乘法相关知识后,可结合“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这样的儿歌来巩固学习。

2.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注重课内外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就如学习“年、月、日”知识后,从布置学生自制一张明年一月份的日历;学完“平面图形面积”后,布置一道题:学校运动场有一块边长10米的正方形空地,学校准备一半种玫瑰花,另一半种杜鹃花,请你为学校设计一个方案(至少一种,越多越好)。于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手脑并用,兴致勃勃。

3.写数学日记,增强学习兴趣。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分子,没有生活因素的数学将是毫无魅力的数学。数学日记可以充当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间的桥梁,它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知识关系紧密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主动接触数学信息,在课堂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尝试着写数学日记,有的学生用自己充满童真的语言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等把生活中的有趣数学现象记录下来。例如,学习了“乘法口诀”相关知识后,有位学生这样写:“我对着镜子数我的牙齿,我有两排牙齿,每排9颗,一共多少颗?9×2=18(颗)。”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学会了用双眼去寻找、发现身边蕴藏着的,他们所熟悉的数学知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也洋溢其中。

三、把数学“隐形”于游戏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忽视了学生自我行为调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等年龄特征,一味地让学生经历强制接受性学习。如此一来结果不容乐观,学生仿佛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起来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众所周知,喜欢游戏是每位孩子与生俱有的本性。把数学知识藏身于游戏中,无疑是一种让孩子乐学、爱学的良好途径。

1.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主动获取知识。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契合了他们好动、想玩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算式接龙”游戏,后一位学生要紧跟着前一位同学的算式得数来列出一个新的算式。就像第一位学生说“2+4=6”,下一位学生就要用6开头列出算式“6-3=3”或“6×2=12”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课堂上开展“开火车”游戏,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列出一组数字,让学生们紧接着说出后续的数字。有的学生能设计较简单的找规律习题让同学操作,有的学生则会加上方位词的训练。如“找规律——火车向右开”,右面的学生就要接着说下一组符合规律的数字,“找规律——火车向后开”,那么后面的学生就要接着说。这些有趣的游戏既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促使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学生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乐于交流,乐于表达自己。

2.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探索、勇于创新。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开展认识活动与构建个体认知结构的实践过程,因此也应是充满探索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会在观察中独立思考,学会实验和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经常创设具有不确定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情境,培养和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游戏,4人为一组,1人当营业员,其他人当顾客。游戏开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先买5支铅笔,15支减去5支剩10支,再买4支,10支减去4支剩6支。”还有的说:“把15支铅笔分成9支和6支两部分,买9支铅笔,就是9支减去9支等于0支,那就只剩下6支铅笔了。”令人惊奇的是,到了最后,一位学生发言:“买9支铅笔,可把9当成10,15支减去10支剩5支,5支加上多减去的1支就是6支,就还剩下6支铅笔了。”这样,整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创新,主动寻找具有独创性的解题策略,学生学得欢、学得实、学得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犹如一座宝库,身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交给学生们一把智慧之匙,给予他们百倍的自信和盎然的兴趣,教他们打开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那颗渴望获取知识的心,在探寻中不断地收获成果和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强民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

猜你喜欢
铅笔数学知识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