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香唐古寨探秘

2015-07-27 08:10张泽文
今日民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照壁桑树彝族

文·图 / 张泽文

南涧香唐古寨探秘

文·图 / 张泽文

金庸的《天龙八部》使无量山名扬天下,坐落在无量山茶马古道的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小比舍村,与扬名四方的无量山樱花谷直线距离只有十公里。云卷云舒间,掩映在大山深处核桃林中的小比舍村,在千亩梯田的映衬下,犹如仙山琼阁。小比舍村,有着太多的秘密等我们去探寻。

树长城

神秘的树长城

说起树长城,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万里长城,而在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小比舍村,也有一座抵御外敌入侵的“树长城”。

所谓“树长城”,其实就是用树木围成的圆形城堡。远古时期,当地的彝族先人部落,因狩猎、放牧、地域引发的矛盾,大都用武力或战争来解决。由于小比舍村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对来犯之敌防不胜防,经常受到偷袭。于是,彝族先民在村的东西南北角,分别修起瞭望塔,发现敌情以吹牛角或打锣为号,抵御抗击入侵者。但是,无量山雨水多,湿气大,木头搭建的瞭望塔,经不起雨雪风霜侵蚀,一两年就得重新搭建。另一方面是入侵者发现瞭望塔后,不走大道,而是绕过瞭望塔,使攻击更具有隐蔽性、突然性,瞭望塔的功能大大减弱。

后来有一日,一个塞北武士去拜见部落首领自成峰,闲谈中武士讲了“孟姜女哭长城”。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成峰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在小比舍村周长16里的范围内栽种香樟树,把整个村子围起来,取名“树长城”。

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树长城”发挥了作用:一是站岗放哨的人,可爬上树梢观察外面的敌情,不用搭建瞭望塔,从四角观察变为全方位观察;二是一旦发生战事,用事先准备好的藤篾绳索把树与树连接起来,然后把用藤条、竹篾、木棍编制而成近十米高的栅栏竖起重叠捆绑好,照此往复链接,就形成一座森严壁垒,易守难攻的“树长城”。

彝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当年率部抗击清兵,最得力的副帅自安东就是小比舍村人,其中的两个营地就驻扎于此,一个叫大营盘,一个叫小营盘。指挥部和军需库就设在“树长城”内的小比舍村,在交战中“树长城”发挥了重大作用。

时至今日,大营盘多数战壕已倒塌,少部分还保存。小营盘已夷为平地,种有庄稼。见证历史的香樟树,大部分已毁或死亡,仅存38棵。现在当地政府已安排旅游、林业、文物等职能部门论证规划,采取“社会捐款、政府补助”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对其进行原树种、原方位栽培,希望能恢复“树长城”原状。

香唐调的天籁之音

当地村民都习惯把小比舍村叫“香唐古寨”,这个偏僻的村庄,曾是香唐文化的发源地。

香唐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彝族古歌——香唐调只是香唐文化的一个支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汁原味的香唐调流行地域和传播环境已经越来越窄小,仅能在南涧县无量山地区古德、新政、德安、沙乐、官地等行政村所辖的部分自然村还有留存。

香唐古调是叙述和歌唱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彝族民间故事的叙事长诗,它由生产生活经验丰富的长者以边歌边舞的方式演唱。内容涉及伦理道德、历史文化、故事传说、生活经验、生产技能、子女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比舍村,香唐调演唱一般在村里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举行,当客人晚餐结束后,主人会在自家的院里燃起篝火。篝火既能驱散山中的凉意,亦是客人们围火夜话或打歌娱乐必备之物。

在香唐调演唱之前,一般是年轻人的歌舞娱乐时段,小孩子们则随性打闹玩耍,歌舞也较为激烈欢快,通常及至凌晨,香唐调的演唱才正式开始。

此时,夜深人静,人们都能平心静气,静下心来欣赏或学习香唐调的表演。表演开始,善于演唱香唐调的老人轮番上阵,边唱边舞,边舞边唱,将上古的智慧和他们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演唱出来,让在场的人学习领会。

南涧如今能唱香唐调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且这些人大多已年过七旬,香唐调已处于即将失传的状态。

2008年,南涧县文化部门经过发掘整理,将部分香唐调的内容搬上舞台。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云南省青歌赛等活动中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不少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留存于小比舍村的香唐历史文化,让当地百姓敬畏自然,即爱护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灵。因此在香唐文化的保留地区南涧县无量山一带,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里的森林植被都非常完好,其中有灵宝山森林公园、无量山樱花谷、香樟树长城等生态景观。

桑树王

拜祭千年“中国桑树王”

端午节在无量山香唐文化盛行的地方,有一项很隆重的习俗就是拜祭“中国桑树王”。

在桑树王下载歌载舞

小比舍村这棵被冠以“中国桑树王”名号的巨大桑树,虽无确切的理论依据,但它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确实是独树一帜。从形体上看是棵合体树,当地人称作 “夫妻树”。这棵树结出的果子与众不同,一般桑树的果子大约5至6厘米长,成熟后为紫黑色。而“桑树王”结出的果子明显要大得多,有15至20厘米,八成熟时白里透红,完全成熟后变为金黄色。

据说当年李文学、自安东部队出征或凯旋路经“桑树王”时,也要在此歇息,一来是大饱口福,二来是向“桑树王”祷告,祈求保佑平安,旗开得胜。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届“中国桑王节”在这里举行。按照彝族人家规矩,在“桑树王”下搭起供台,摆上供品,点燃香火,燃放鞭炮,在司仪带领下对 “桑树王”三跪九叩,并向拜祭者拴上彝家五色线。

当来宾频频举杯开怀痛饮时,忘掉了自己身处何处,来自何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置身于香唐古寨之中,自然而然地端起彝家酒杯,唱着香唐调的酒歌。原始的豪情加上无量山小甑酒的燃烧,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彝人,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吉祥如意“象图照壁”

在香唐古寨小比舍的村底有一座古老的照壁,名为“象图照壁”,它长17.1米、高7.5米、厚1.1米。提到照壁人们并不陌生,特别是在大理白族民居中照壁是必不可少的,统称“三坊一照壁”。它的作用除了装饰外,更重要是挡风水、聚财。不可思议的是,香唐古寨在一公里外的村边修有如此高大宏伟的照壁。照壁前面是一个福字,四周画有十二属相动物及莲花、鲤鱼等。后面画有一头大象,尾巴末端画有一朵莲花。后人奇怪的是为什么画大象呢?

82岁的自良学老人听他爷爷说:很久以前村中瘟疫横行,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当时的部落首领请来道士做法事。七天过后道士说:小比舍村坐落在筲箕凹中,三面环山,其底部凹处漏财、漏福、漏风水。如果要使本村平安无事,幸福美满,要修一座照壁,把凹处补齐,风水才堵得住,而且必须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完工。于是部落首领亲自监督把关,保证了在道士规定时限内完工。

照壁上为什么画大象?大象因其憨态可掬,诚实忠厚的形象成为很多文明中的吉祥物。而在中国文化里,“象”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照壁真的显灵,自照壁建成后,香唐古寨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使得周围村寨羡慕不已。

历史与现实相去甚远,随着桑沧的变幻,古照壁早已失去当年的雄风。好在三年前当地文化部门已拨款进行修缮,饱经沧桑的它,又旧貌换新颜。

(责任编辑王菁)

猜你喜欢
照壁桑树彝族
桑树下的快乐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桑树和蚕
奶奶家的桑树
红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