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015-07-26 00:46王之求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想价值观职业

王之求

长春工业大学

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王之求

长春工业大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机制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择业价值观的变化。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与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学校多形式的培养。鉴于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本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变迁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中的影响因素,探讨优化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择业目标多元化

国家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政策后,传统的分配模式已不复存在,一次分配的“终身定位”已不可能,因此大学生以往的终身职业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看中的条件分为两类。第一类,选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待遇较高。第二类,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个人兴趣的工作。据上海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单位性质为机关、事业、企业、其他的比例依次为14%、25.9%、46.1%、8.1%,希望单位性质为圈家、集体、三资、私营、其他的比例依次为26.2%、6.8%、49.2%、11.7%、5.2%。[4]

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看中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的占35.7%,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的占27.4%,看中该工作提供的薪酬福利的占20.4%,是否能实现自己目标的占10.4%,其他占6.1%。[5]众多的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目标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的一种模式,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二)择业标准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就会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熏染,择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倾斜。择业的标准也取向现实化、功利化。择业取向也由从前的“以社会为中心”变为更加看重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经济待遇等因素。在选择职业上过分追求经济条件好、收入高的发达地区和职业,而很少考虑去欠发达地区。他们在考虑自己职业时,首先关注的是工资、福利待遇、住房等因素,而之后才会考虑是否是“学非所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针对不定项选择问题项“您理想中的职业,其相关因素包括什么”,结果显示,“收入”占77.8%;“就业地区”占55.7%;“发展阶段”占54.5%:“职务”占34.2%;“声望”占30%:“权力”占18.3%。调查显示,“收入”因素在学生职业理想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择业监制关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6]

(三)择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已逐渐成为了主要趋势。“优胜劣汰”的想法也已根深与大学生的脑海中。过去死守“铁饭碗”、“大锅饭”的心态已经变化为哪里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往哪里竞争的观念。据中图大学生就业网报道,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9个部门8792个职位面例社会公开招考。全国的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其中个别职位己突破千人竞争。[4]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追求平等竞争,争先夺优也将成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要趋势。

二、优化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择业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系统的引导、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择业观念是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反映,因此,教育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是大学教育的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需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它指导着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发展,端正的自我价值观是形成正确择业观的基础,但部分学生的个人本位思想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马克思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对立,互相斗争,一方必然要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

(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帮助大学生乐于从业。近几年,部分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专项小组,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复旦大学的“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等,在关注学生就业情况的同时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理想,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8]主要从两方面着重考虑,其一,对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应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刚入学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理想是不稳定且不完善的,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会产生变化,同时对社会、职业的认识也逐渐成熟,因此学校在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规划,从而使学生的择业、就业趋于合理化。

(三)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近些年,部分高校学科和专业落后于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部分学科的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单位,使得四年所学的知识不能应用而浪费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应根据目前的行业所需,科学地做好人才预测,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资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之发展的新兴企业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如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汽车零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等。[9]做好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之间的平衡,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学生择业就业的主体方向。

(四)增强校企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称为主体的前提条件就在于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高校应充分重视实习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一方面,高校应以本地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基点,开辟省外市场,努力拓宽学生的实习渠道,在充分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后,加强与地方部门保持联系,为实习基地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可以以合作式、订单式的培养机制,在员工内部培训、项目研发等一线工作中,根据企业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张俊劳,张慧君,于霞等社会转酗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规律研究大连:大连海事人学出版社.2002

[2]孙祥.王小虎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对策Ⅱ.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15(2):74-77.

[3]陈清单.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压其引导,武汉科技学院学报[I],2005.20(3):177-179,

猜你喜欢
理想价值观职业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