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两条方针之间的差异辨析

2015-07-25 18:53许汉琴
党政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西安事变国家安全

许汉琴

〔摘要〕西安事变爆发后,共产国际与中共一致都赞成和平解决。然而两条和平解决方针在对事变本身的性质、发生事变的原因、是否无条件地释放蒋介石、事变发生后对张学良、杨虎城的态度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共产国际和中共各自提出方针的出发点不同。

〔关键词〕共产国际;西安事变;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国家利益;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4-0028-06

一、西安事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法西斯运动泛起

1929—1933年,全球爆发了一场世界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从而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缓和与摆脱危机进行了异常激烈的经济斗争。“这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1〕

从此,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和平、非战的美妙言辞黯然失色,国际关系揭开了一个暴风雨的时代。

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连绵不断的政治、社会危机的冲击下,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政局开始动荡不安,统治濒临崩溃,法西斯主义思潮便首先在这些国家中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法西斯运动,最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在日本,日本法西斯化的途径,是在对现行军国主义旧国家体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造,以及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日本法西斯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为了适应其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大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表明日本不仅要准备发动独霸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而且正逐渐成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祸害东方和平的战争策源地。在德国,1931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于2月炮制了“ 国会纵火案”,而亚洲的法西斯国家日本则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不断试图将侵略势力深入关内。上述都表明:东西方的法西斯势力已经崛起,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已经初显端倪。

(二)共产国际和苏联反法西斯政策的调整

1.共产国际反法西斯政策的调整

由于在上述剧烈变动的过程中,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这就迫使共产国际不得不改变其反法西斯政策。为此,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会上,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作了题为《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其内容主要为:分析了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原因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产物;指出了反法西斯主义和制止战争的关键,就是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指出了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等等。与此同时,共产国际正式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

2.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

1931年,日本在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由此而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它既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苏联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势更加严峻:在欧洲是虎视眈眈的法西斯德国,背后是来自大举入侵中国的日本威胁。为了避免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同时对德日两线作战,苏联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希望中国进行抗日战争,长期拖住日本,以便苏联能集中精力对付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根据这一战略目标,尽管苏联与南京国民政府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然而苏联还是希望中国建立以蒋介石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认为,在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当中,只有蒋介石有能力领导中国的抗日战争,而且蒋介石还能得到英美的支持和同情。苏联虽然不赞同蒋介石反共,但更害怕蒋介石联日反对苏联。为了实现拖住日本这一战略目标,苏联此时对华政策的基本点就是“协调中国红军和蒋介石军队的抗日行动,而不管他们之间的分歧”。〔2〕所以,共产国际和苏联力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目的是要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其虽然有利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但却更有利于帮助苏联拖住日本的战略。这就使得西安事变爆发后,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两条和平解决方针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二、对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认识上存在着差异

(一)共产国际认为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与汪精卫的反苏阴谋

首先,在共产国际看来张学良发动兵变的幕后指使者是汪精卫。张学良说:“因为我遭逢国难家仇的处境,是因为我对国家民族负有重大的责任。”我的“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辱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这次事件实关系我国家民族兴亡”。〔3〕这就把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然而共产国际却认为:汪精卫投靠日本的政治倾向是众所周知的,其在与蒋介石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因为手中没有掌握武装力量而明显地处于下风。而“张学良握有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足够兵力。他的部队也充满着抗日决心。张学良却一贯奉行为日本军国主义帮忙的对外不抵抗政策”。〔4〕由于张学良与蒋介石有着很深的鸿沟,所以汪精卫别有用心地“利用张学良部队中的抗日情绪,挑动这支部队反对中央政府”。而张学良则“在日本主子唆使下,力图在中国制造混乱,以利于中国的敌人实现其掠夺计划”。所以西安事变的原因是张学良“利用抗日运动以营私,名义上举起抗日旗帜,实质上制造国家分裂,使中国继续混乱下去,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国侵略强盗的牺牲品”。〔5〕

其次,认为张学良的行为破坏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现在“以蒋介石为核心统一中国的进程正在发生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对日本实现其变中国为殖民地的计划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而日本帝国主义就企图“挑唆一些中国将领起来反对南京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行使中国陷入封建军阀割据状态的政策,从而使中国处于无力抵抗其侵略的分裂状态,这种政策有利于为日本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扫清道路”。〔6〕而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值此日本对华侵略日益严重之际,其性质尤为特殊”。它达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它严重破坏了“南京政府努力谋求中国的统一,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个地区联合起来,团结全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的努力,〔7〕是一场“使日本人感到高兴的内战,实际上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劳”。〔8〕

(二)中共认为事变发生的原因是张学良希望举国一致抗日

第一,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共认为,自华北事变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国运动。这个运动激发了张学良的爱国热情,西安事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爆发的。张学良不仅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而且也是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人之一。事变的前一天晚上,张学良就授意秘书拟好了关于逼蒋联共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8项条件的通电,并于事变的第二天,以张、杨名义公诸全国。事变发生的当天,就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团来西安,共商大计。当周恩来详尽阐明了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后,张学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取得了蒋介石关于联共抗日的基本保证后,即断然放蒋,并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些行动表现了张学良为抗战救国置个人荣毁于不顾的宽大胸怀。

第二,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酿苦酒的结果。中共指出:“蒋介石在此次被幽,完全是因为蒋氏不肯接受抗日主张,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所致。本党致贵党建议书及许多通电曾舌敝唇焦,一再向贵党与蒋氏提议,联合各党派一致抗日,奈蒋氏对于日寇的步步进攻,依然是一再退让。对于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摧残不遗余力,调集大军进攻苏维埃与红军,最后并欲压迫提议抗日的东北军与17路军,以继续扩大内战。此种举动诚为错误已极。”〔9〕自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以来,一贯把中共和工农红军视为最大的心头之患,不仅彻底拒绝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正义要求,并一再表示他的“剿共”计划是至死不能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发动西安事变。

三、对西安事变性质的判断上存在着差异

(一)共产国际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发动的“军阀兵变”

1.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出了完全错误的评判

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刊物,不断把西安事变说成是“叛变”“阴谋”。1936年12月14日的《真理报》第一版以显著的位置报导了西安事变的消息,说“张学良叛变反对南京政府”。同时在《中国发生事变》的社论中又说张学良“实际上制造国家分裂,使中国继续混乱下去”。〔10〕又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阻挠中国的统一和破坏日益高涨的抗日人民运动”。而且还强调“凡不受警察的命令或戈培尔一类当局限制的各国社会舆论都对西安事件持有这种评价”。〔11〕

2.毫无根据地将事变与日本和汪精卫牵扯在一起

《真理报》说:“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张学良军队暴动紧紧连在一起。”而汪精卫“依然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东京老板交待的任务,继续不断在中国挑拨离间和制造混乱”,以“嗾使张学良军队反对南京”。〔12〕《真理报》甚至还把西安事变与《德日协定》联系起来,认为张学良兵变是《德日协定》签字的直接后果,而《德日协定》的目的和使命就是进行战争煽动,促使战争早日爆发,等等。

(二)中共认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发动的爱国行动

中共认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屡屡地实现它的侵略计划,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结果。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蒋介石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仅置民族利益而不顾,还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使得张学良、杨虎城感到除发动“兵谏”以外,已别无出路。这样才爆发了西安事变。因此,西安事变的性质由于“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的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刻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13〕因此完全是一次爱国行为和救国行动。这个“抗日救亡(行动),举国同情”。〔14〕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西安事变绝不是共产国际和苏联所认为的“叛乱”,更不是“日本在中国之新阴谋”。它是华北事变后的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化、中国国内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果。

四、在是否无条件释放蒋介石问题上存在着差异

(一)共产国际主张无条件释放蒋介石

为了促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缓解苏联在远东的压力,共产国际极力主张无条件地释放蒋介石。在他们看来,只要蒋介石统一了全中国,就会给日本以“极大的打击”。而“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南京政府在日益高涨的抗日运动的推动下,开始采取一系列旨在促使国家统一,使四分五裂的力量联合起来的措施”,因而南京国民政府现在已经表现出其领导全国抗战之意志与能力。〔15〕除了蒋介石能够领导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其他人可供选择。所以,不论是《真理报》《消息报》《国际通讯》发表的社论和文章、苏联外交人员发表的谈话,还是共产国际给中共的电报中,都主张立即释放蒋介石回南京。所有这些无非是要表明,由于中国只有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所以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是理所应当的。

(二)中共主张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释放蒋介石

第一,必须释放蒋介石。中共于12月18日指出,因为“南京亲日派目的在造成内战,不在救蒋,宋美龄函蒋‘宁抗日勿死敌手(敌指何应钦和汪精卫——笔者注)”。而“蒋态度开始表示强硬,现亦转取调和,企图求得恢复自由,对张有以西北问题、对红军求降求合完全交张处理之表示”。〔16〕所以现在是释放蒋介石的最佳时机。中共还指出,国民党必须认识到:不能采取武力救蒋。如果“欲援救蒋氏,则决非调集大军讨伐张、杨不能奏效,实属显然。在日寇加紧侵略晋绥危急关头,此种扩大内战行动决不能为爱国军人所见谅,即贵党明达之士,想亦不愿于蒋氏一人而致中华民族以万劫不复的病患。决不致如此轻举妄动,中日寇之奸谋。退一步,即对于援救蒋氏个人,亦非武力所能解决。武力的讨伐,适足以杜塞双方和解的余地”。〔17〕

第二,必须有条件地释放蒋介石。中共认为,此时的蒋介石并未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西安事变爆发前夕,蒋介石飞抵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他的“剿共”态度十分坚决。事变发生后,当邵力子去见蒋,并劝他考虑张、杨的主张时,蒋介石不仅置之不理,还严厉责备了邵力子。可见,张、杨捉蒋之后,蒋的“剿共”立场并没有改变。如果在这时无条件释放蒋介石,不对他进行必要的斗争,那么联蒋抗日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无异于是支持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方针,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南辕北辙。于是中共提出了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对日抗战,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承认红军、东北军及17路军的抗日要求;停止一切内战和实行一致抗战;开放抗日救国运动,实行言论集会结社的民主权利,释放一切政治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如果国民党“能实现上项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不但国家民族从此得救,即蒋氏的安全自由当亦不成问题”。〔18〕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西安事变国家安全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从“除蒋”到“释蒋”原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