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邱璇
中国德育:项局长,您好。上城区作为浙江省的教育强区和教育现代化区,多年来不断追求教育改革的创新,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质量。请问,上城区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项海刚:教育,是上城区的一张“金名片”。上城教育基础好,底蕴深厚,近年来推进综合改革力度大,成绩也比较突出。我们上城区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美丽学校建设为抓手,合理统筹区域的优质育人资源,携手共育身心健康、品质优秀、学业上乘、技能全面、个性鲜明的上城学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赋予了学生广阔的视野,使现在的学生身上融合了诸多新的元素。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分析与研究。从2009年开始,我们上城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推出“管办助评”组织架构变革方案。成立了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学生活动资源中心、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等一系列的支持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德育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充分挖掘家长、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几年来,上城区学校的育人观、教师的学生观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积极社会信念、社会公正感等逐年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明显增强。
中国德育: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课程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起点,也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点。请您介绍一下近几年上城区在德育课程改革方面有何新举措和新进展。
项海刚: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之后,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又下发了《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教育局为了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上城区每一位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明确强调“要强化德育课程建设,注重团队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的有机结合,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与全员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三至八年级的国学、生存、学军、学农和劳动技术教育基地课程,促进区域课程专题化、模块化学习”。
上城教育在德育课程整合实施方面起步较早,曾开展过《敬廉崇洁启蒙教育》的课题研究,编写过全国第一本《中小学生敬廉崇洁》教材。为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城区教育局在2012年制定并下发了《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旨在充分认识学科德育的育人价值,正确把握学科德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坚持遵循学科德育的基本原则,努力拓宽学科德育的实施途径,积极改革学科德育的方式方法。
为了从区域层面保证各个学校享有高质量的德育课程资源,上城区在三级课程整合的视野下进行区域大课程体系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测评数据为依据,设计和开发切合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实效性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于学生生存教育的课程,例如,各类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例如,敬廉崇洁、公民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三是基于学生成长的体验性课程,如,学军、学农、劳动技术教育等。我们通过项目研究、专项资助等方式,借助多方力量协同开发,形成了区域共享课程、基地开发课程、校本精品课程等28门课程资源,相关科研成果获省、市一等奖。
中国德育: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首要推动力。您曾在“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区域工作推进会上提到,上城区教育的最大财富是拥有一大批好老师。请问,上城区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项海刚:上城教育的最大财富是拥有一大批好老师。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需要天天、处处、人人发扬团队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上城教育精耕现代教师精神——“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敬业成人,精业成才”。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方面,上城区的确有一些创新举措。
比如说,我们实施育人者专业成长助力计划,在四级人才梯队中专项开辟育人者成长通道,开展班主任星级评定工作,为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上城教师培训工作突出研训一体思路,提升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通过主题研讨、项目研究等途径,提高分管领导的管理和研究能力。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办各类小切口、微主题的教师培训与研修,以提升班主任、心理骨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站长等骨干教师的育人技能,特别是有效化解教育过程中难点问题的能力。如汇聚团队力量,专题研究《四年级“十岁”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引领范围和影响力。
另外,我们建成了上城区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将志愿者注册、活动发布、活动参与、研修培训借助“互联网+”的创新方式进行全面整合与规范,促使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根据全区志愿者资源的不同类别组织开展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品质。积极推行社区校外辅导员工作,扩大志愿者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中国德育:视频微课应用、翻转课堂、慕课已成为近年教育变革的热点。在“互联网+”的时代,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势必加入信息技术的新元素。请问,上城区是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
项海刚: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某些消极、负面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校园网络安全在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上城区教育局要求学校责任到人,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证师生健康上网。上城区所有学校校园网和网络教室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网络防火墙和相关的过滤软件,重要网络设备保持日志记录。校园网站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如若发生类似有害信息、黑客攻击等破坏网络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12小时内向公安机关及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报告。
上城教育通过公众微信发布,引领教育风尚。微信以教育新理念的传播、教育新闻事件的公布、教育服务信息的推荐等为主要内容,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教育资讯,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懂得如何正确帮助和引导孩子成长。
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的区域体验课程,运用网上选课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如“玩转传统文化”是2014年推出的线上线下的玩转新模式,中心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或节气,通过微信实现线上报名、推送节日小贴士、开展有奖征答等,不仅实现了活动参与方式多元化,还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亲情互动的温暖。
许多学校还基于学生成长需要,以学生德育生活为拍摄素材,以微时间、微话题、微道理为主要特征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园网,让好习惯看得见。德育微视频的开发与实施,改变了德育刻板、说教的面孔,探索了一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新方式。
中国德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据悉,上城区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综合改革实践方面走在了全国各地的前列,请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项海刚: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我们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导助部门——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学生成长支持中心针对在学习、心理、行为、家庭(教育)等方面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帮扶,其中也包括对资质特别优秀学生的辅导,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个性发展需要。在近五年的实践摸索中,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秉承“关注每个学生”的理念,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成长搭建区域支持平台,充分利用区域内外育人资源,联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协同参与,共同为学生搭建起了以“心理援助、家庭帮扶、行为改进、能力拓展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
在区域支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不仅发挥自身的专业服务优势,还积极整合辖区内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综治、妇联等部门资源,形成“1+6”青少年学生社会助力团队。依托高校研究所、社会学术团体资源和名师资源组成专家团队,进行专业评估。形成校内外、跨区域的社会联动体系,为实施区域个性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使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都能找到相应支持,获得发展。
自2010年至今,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组织的各项直接助力活动服务人次逐年上升。2011年,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为全区近13所中小学的300多名特殊需要学生,举办了近50余场“心理游戏训练营”活动,为学生自我认同、人际交往、打破学习障碍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调适和沟通契机。2012年,针对学业不良学生“同质化”需求开设的各类心理游戏训练营活动,累计达到40余场,直接服务学生1280余名。2013年,组织各类心理训练营、行为帮扶等活动50场次,直接服务5455人次。2014年,增加到80场次,直接服务学生7600余人次。5年来,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开通个别化直接服务渠道,共接待各类学生、家长来访咨询258例,81312345服务热线3600小时,受理咨询350例,满意率高达100%。五年来,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还针对具有行为偏差的166名学生、具有情绪困扰的162名学生以及家庭教育失管的110名学生进行个别帮扶,累计帮扶438名学生。通过不间断的跟踪帮扶,有376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良性发展,有效率占86.77%。
中国德育:好教育离不开科研引领,全面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不竭源泉。请问,上城区如何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推动全市德育工作的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
项海刚:我们教育局以“读懂学生”活动为抓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读懂数据,利用数据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质量的活动,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读懂学生》《非常亲情》《区域学生成长支持的上城探索》等多本德育专著正式出版。近两年来,上城德育工作者撰写的十篇论文在浙江省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区域支持系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主要研究成果《区域支持系统:助力学生成长的地域性个性化服务新探索》荣获杭州市第2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一等奖。《特殊学生道德成长支助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杭州市第2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二等奖、浙江省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2015年1月,“区域支持系统”又被选入杭州市区域推进德育工作“十大”名片。
省、市级重点课题《区域视角下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的策略研究》基于区域的视角,针对学校的课程建设,特别是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强化课程统筹领导,协同各种资源,形成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的专业助力、行政驱动、校本实施三大策略体系。课题成果获得杭州市第2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赴临安等地进行推介和展示。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我区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得到了一系列物化课程,建立了共建共享课程的区域机制,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平台,形成了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