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
2013年中考之后,我在分析学生中考作文分数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张明是个平时写作认真踏实的学生,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102分,作文34分;方华是个平时写作懒惰随便的孩子,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79分,作文30分; 王兴是个平时写作认真勤奋的孩子,2013年语文中考成绩95分,作文31分。数据显示的结果看,让我面对自己的集体大作文教学感叹:早知作文训练的效果这样不明显,我就不花这么大的力气了,学生中考作文分数差离又不大,中考作文不是提高成绩的制高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许多一线的教师都都会反驳这种看法,说中考40分的作文教学是不容掉以轻心的。
是的,40分的作文教学的确是不容小视的,问题的症结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教学、训练、批改,结果却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学生在教师的逼迫下每个星期写作文,写得头昏眼花,教师每个星期抱着作文本批改批得火冒金星,作文本发回去后学生却不看评语或往抽屉一塞。这样反复重演,学生教师都累,作文教学效果为零。作文教学如何开展?这是语文教师困惑和思考着的问题。
由此,笔者针对学生写作时内容苍白、时有抄袭、学生对教师批改结果不重视、教师批改任务重、批改粗糙等问题进行整理,发现现象背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教师的评语有时过于专业化,让语文素养低的学生不理解;
3.学生个性的问题不能一一得到根本性的纠正和解决;
4.跟踪式修改得不到有效监督;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让相对集中的写作时间分散化,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让每个学生能对教师的评语重视并理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组随笔作文教学可以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的作文教学手段。
一、小组随笔的核心概念和特点
(一)小组随笔的核心概念
所谓小组合作写作,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写作,是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交流,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成果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以一种谈心般轻松的心态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拘一格,可观景抒情,睹物谈看法,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不受字数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随笔教学可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重点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小组随笔指结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和自由、灵活的随笔形式相结合,以学生轮流的模式传递作文写作的一种作文教学。
二、小组随笔的训练策略
(一)合理建立随笔写作的合作小组
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能真正实现“水涨船高”。
1. 分组建立合作小组
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指组员之间在写作能力、书写态度、写作技巧、写作认知等方面要有不等齐性,即每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水平不能相同;所谓组间同质,指组与组之间在写作能力、书写态度、写作技巧、写作认知等方面要相对均衡。小组人员一般由8~10人组成,这样的人数在能力分布上比较匀称,在实际操作中,师生交流的可能性比较容易达成。
2. 选拔组长和督导员实行管理
根据责任心和管理能力选拔出得力的组长和督导员,并明确职责和管理方式。小组的管理主要依托建立起来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当然也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合理建立小组随笔的评价机制
1.组长监督制
组长书面安排写作顺序,责任到人,记录教师的等级评价,监督组内同学的二次修改写作(所谓二次修改写作指在轮到写作时的习作出现跑题、立意过浅、细节描写不够生动等知识能力的错误后有针对性地修改原习作),同时及时反馈其他小组的写作情况。
2.教师的批改等级制
教师按一定标准等级评定学生的习作,分A+,A,B+,B,C,D等。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白等级打分的依据标准。
3. 小组委员的考核制
月底公布各小组随笔质量等级结果,对组内好文章要一起阅读,并推荐小组最佳习作参加班里的作文擂台比赛。期末按等级考核小组并实行奖励。
注期末考核细则:
① 组中随笔质量最好的是谁?
②对小组中每个人的日记做一个较全面的分析概括,
③对组员今后写日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
4.期末自我考核评定
①对一学期自己写小组日记的总结:有哪些文章写的好?为什么好?有哪些不足之处?一学期的小组日记写作,你有哪些提高?今后如何去改善?
②对小组日记的写作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悟?有什么建议?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③小组中你认为谁写得最认真?谁的写作水平最好?为什么,理由何在?他们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5.其他奖励措施:
①在班上设立了一块“自留地”,让出色的作品张贴上镜。
②选择优秀的作品(力争每人至少一篇)装订成册,变成铅字供大家阅览。
③经常性地推荐优秀作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小组随笔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随笔写作内容的指导
1.从生活中积累写作内容
平时要求学生勤写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旦看到了有让自己有触动的事物,听到了让自己有感悟的信息,就要迅速打开笔记本记下来,记录时只要求做简单的感慨即可,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没有内容可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了素材,学生的写作面就宽了。
2.在课文教学中拓宽写作内容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作品留有空白,给学生作文写作留有许多空间。这种扩写、改写、补写很受学生喜欢。在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就有两位同学前后创作了《再见于勒叔叔》和《哲尔赛旅行之后的菲利普一家》,写作中对人物的刻画很逼真、到位。
3.在模仿中创新写作内容
① 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案例:在学习了《陋室铭》之后,有一位同学创作了《写作铭》:文不在多,有理则灵。词不在精,有用则行。斯是文章,惟吾用心。段落巧安排,构思出新意。叙述古今事,感叹世间情。可以用记述,抒心情。无文体之规范,无描写之伤脑。讨论说明文,叙事抒情文,学子云:“何简之有?”
这种写作既能提高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写作兴趣。
②模仿同学习作创作
案例:班中的小陈写了篇题为《寻找微笑》的习作,采用场景片段的写作方法,条理很清晰。于是组中的其他成员模仿这一形式,相继创作了《寻找自信》《寻找温暖》,结构类似,主题各异。
(二)小组随笔写作技巧的指导
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写作技巧,例如如何取题,怎样开头,如何写细节,采用什么结构形式等,按知识点分块教学。然后通过随笔练习后,用分数量化知识点掌握程度。
(三)小组随笔批改实践操作
在小组随笔批改中,一定要抓住重点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即在不同时间段分知识点有侧重的批改,有目的的指导。
1. 从主题入手批改 :挖掘思想,改高立意
案例:小张有次写了篇《那棵老藤蔓》,文章写学校后面厕所后墙上一棵不知名的老藤蔓,在秋后的严霜中顽强与自然抗战的故事的,文章写到老藤蔓的坚韧勇敢就结束了。
评价:立意过浅,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你的生活经历中需要这种品质吗?
后来小张就把自己考试后的灰心丧气与老藤蔓对比,得出“只有我们坚持不懈,胜利终会属于我们”的哲理。
2. 从内容入手批改:甄别素材,寻找典型材料
案例:班中有个同学写母爱的文章,取材是妈妈每天给她做早饭,妈妈变老了。
评语:取材典型,但普通,不够感人。寻找发生在妈妈与你之间的感动一瞬间,并且这一感动又是别人很少写的,是你家“独门秘密”。
这个孩子在认真思考后,写了这几件事:下雨天她和妈妈出门时,妈妈总是走在右边,而雨伞却总往左边倾;她有脚气,妈妈每年秋天要用冰醋给她泡脚两个星期;妈妈总爱用便利贴在冰箱上给她留言。
评价:三件事都很感人,请用你生动的笔写其中的一件或两件,多用描写。
后来她果然写了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
3. 从细节描写入手批改:咬文嚼字,追求真情实感
案例:班中有一同学写父爱,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向等待已久的爸爸跑去,说:“这么热,怎么不在车上等?”“我不热。”爸爸笑着说。
评语:描写过于粗糙,请用生动的神态描写体现人物的个性,仔细揣摩《背影》中刻画买橘后离别的语言。
(改稿)我跑向现在等我放学的爸爸。爸爸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下掉,相信爸爸已经等了很久了。我禁不住说道:“这么怕热的人,怎么不在车上等,站着不累啊?”“我怕你不知道我车停哪。”“我又不是傻瓜!”“哼,这么马虎的人,不是傻瓜是什么?”爸爸笑着说。
4.从取题入手批改:题目新颖别致,切合中心
案例:班中小何一次写自己对数学考试失利后的感触,取题为《一次数学考试的反思》,我评价题目普通平淡,要求改得新颖一些,并再次指导取题的多种技巧。于是她改为《为了未来,不言放弃数学》,我评价“切合中心,缺乏新颖”。再后来她改为《为了未来,我要爱上“它”》,这一题目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新颖别致。
5.从形式入手批改:形式新颖独特
案例:班中有个叫小童的男孩,写了篇关于母爱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妈妈如何爱他及他内心的感触。写作中条理不清,内容杂乱。于是我要求他重新修改,先理清写作的主要内容,然后用一定的形式联系这些内容。小童整理了三块内容:妈妈关怀他的一个片段;他发现妈妈老了的感触;他的自责和保证。然后以“妈妈我送给您的第一句话是感谢你这么爱我,妈妈我送给您的第二句话是您老了,妈妈我送给您的第三句话是我会成为一个让你骄傲的儿子”这三句话统领全文,写得很好,得到A+,并且在班中作为结构优秀的范文朗读。
五、小组随笔的有效作用
在小组随笔作文教学的指引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写作的积极更高涨了,写作的兴趣更浓厚了,写作的灵动性更强了。
1.学生写作的创造力更强大
随笔写作实际上是“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这种方式,很好地演绎了写作的内涵,写作就是记忆的延伸,就是心灵的舞池,更是走入社会的通道。①写作要求的开放使形式自由、内容自由的随机感悟更多样。在两年的小组随笔练习中,学生写过剧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古文、病历单等10多种文体;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影视、社会热点、人情百态等各个方面。②同学间的轮流写作让模仿秀出风采。写作本是学习、模仿、创新的过程,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范文往往是名家名篇,但是现在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榜样,同学的写作能提供这样或那样的启迪,于是写作者醍醐灌顶,泉思如涌,佳作水到渠成。
2.学生写作的自信更强
小组随笔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爱上写作,体验成功;反过来,这种写作的进步又促进了写作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建立自信,不怕写作。①小组随笔的前后对比使进步显性化。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改正,语言更细腻了,描写更精彩了,这种显性的进步让学生越来越热爱写作,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同学间传看习作时的夸奖让写作者充满信心。②教师等级评价制度是进步量化。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非常明显,自己和他人的写作能力通过等级评价得到量化比较,自己前后的等级进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能力增长进度。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信力。
案例:上文提到的小童,平时写作水平差、能动性弱,文章往往以记流水帐为主,但自从写了《妈妈我要送给您三句话》 后,信心增强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创作了好几篇优秀文章,有《给考砸的自己的一封回信》《为了未来,我现在要做好三件事》等。而今小童在班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写作能手了,这都是自信的魔力。
3.学生写作的能动性更明显
写作的能动性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使个体从写作的静止状态向写作的活动状态发展,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预期目标。①评价制度激发获胜斗志,程度相近的同学间定然会为了一较高下而铆劲写作,希望证明自己比对手更优秀。②小组比赛推动写作热。无论是小组内定期推荐优秀作文,还是小组间的佳作选拔比赛,都有力地推进了学生的写作热情。③写作动机促进目的性阅读。随笔类文章中有一种评论性文体,或发表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这时由于写作者的主观意愿急需表达,为此会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案例: 班中的小何在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后,想写一篇关于苏东坡的评论,为此她拜读了关于苏东坡的大量评论和作品,如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苏东坡诗词大全》和苏东坡生平等资料,并为此特意重游苏堤,不仅走近了苏东坡,更了解了宋代历史文化和西湖文化,提高了阅读能力,积淀了文学修养。
4.学生写作的情感更真实
中学阶段写作注重情境教学,其模式的核心在于情感与思维的关系,情感能够推动和引导思维,促进思考的深入发展,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情境画面,并且通过围绕要表达的思想中心安排情境画面,最终在作文里用文字表达出情境画面。由于随笔训练以"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为原则,写作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尤其是来源于自我经历和体会,所以写作的情感特别真挚感人,真正达到了中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的要求。
传统的作文教学费时、费力却实效性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坚持作文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作文教学方式模式的尝试,期望各位老师能给予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