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新产经》编辑部
有人说,我国的演艺市场正处于青春期,因为它敏感、脆弱、起伏不定。回头看看演出市场发展的历史,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演出市场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突飞猛进、急剧扩张,也经历过徘徊不前、不断滑坡,还经历过港台与国外演出团体入境畸形发展、泡沫繁荣。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潮涨潮落,直到今天。当然,今天它已经长大了不少,成熟了许多,但青春期的特点依旧明显。
演出市场最近的一次动荡是由“节俭令”引发的。在有关部门发出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后,商演市场由欣欣向荣的春天一下子进入了寒冬。据说有上万家企业倒闭或者停业,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规模下滑到89.31亿元,同比下降4.5%。
不过,处于青春期的市场很快就走出了低谷,2014年止跌反弹,上涨了10%。由原来依赖“政府购买、企业赞助包场、旅行社统一团购”这“三大靠山”,转向开发“亲子消费、旅游出行、娱乐消费”这“三大势力”,儿童剧、旅游演出、大剧场话剧、音乐节、演唱会等细分市场出现增长趋势。
不过,演出细分市场仍然躁动不安,表现出“两微增、两猛增、两下跌”的特点,即话剧和舞蹈市场小幅微增,儿童剧和旅游演出市场大幅猛增,音乐剧和戏曲市场出现下跌。
青春期容易敏感、脆弱、起伏不定,但青春期更意味着朝气蓬勃,意味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意味着经历坎坷走向成熟。青春期的演艺市场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