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2015-07-25 08:18刘玉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

刘玉堂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压对轻度高血压临床安全性监测。方法 将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设观察组(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西药组)40例。结果 观察组2~3年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实践证明,中药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独到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药治疗;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病是当前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1]。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后代医家认为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多方面的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故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用药强调多靶点,个体化。下面就我院对于早期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中药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80例,病史1~23年。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设观察组(中药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6岁。对照组(西药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疏导:戒烟限酒,荤素合理搭配,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1.2.2 药物治疗

观察组服药前对病人进行辨证,主要选用下列两种方剂:高血压中草药药物干预处方一:牛膝20 g、丹参15 g、泽泻15 g、地龙12 g、生地12 g、枸杞12 g、桑寄生10 g、山药10 g、夏枯草15 g、石决明15 g、菊花15 g、川芎10 g、当归10 g;高血压中草药药物干预处方二:黄芪20 g、丹参15 g、葛根20 g、赤芍10 g、川芎15 g、牛膝15 g、泽泻10 g。其降压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及其神经束。

对照组:2011年胶南市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项目免费提供的基础药物: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肠溶阿司匹林、复方利血平片。1~2次/d,每天监测血压,以便调整单独或联合用药。

1.3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相关标准制定。显效:心功能基本控制或者均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Ⅰ级但不及Ⅱ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明显或者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血压综合控制标准:治愈:血压恢复至正常;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Hg或下降达到临界高

血压;好转: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收缩压下降≤20 mmHg;无效:血压无明显下降或舒张压下降≤5 mmHg或收缩压下降≤10 mmH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2.1 降压疗效分析

显效5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血压达标71例,达标率88.75%。

2.2 治疗前后血压测定值比较

40例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158.81±17.14)mmHg,治疗后收缩压(137.35±12.16)mmHg,干预前舒张压(101.27±13.63)mmHg,治疗后舒张压(80.26±9.27)mmHg;40例观察组干预前收缩压(161.71±15.43)mmHg,治疗后收缩压(126.51±13.27)mmHg,干预前舒张压(95.08±13.42)mmHg,治疗后舒张压(79.32±8.12)mmHg。

对血压的影响:两组病例干预前、干预3年后血压情况,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较为复杂,运动不足被认为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病的重要原因[3]。如今西医降压药研究比较透彻,但至今仍不能根治高血压,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因人而异。从中医学观点讲,高血压病属本虚标实,脉络空虚,邪气瘀络,络气不通,脉络痹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最终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临床上各种证型往往不能截然分开,常合并存在,需细细分析,灵活应用。们应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戒烟少酒。应多组织大型、高水平的中医学术交流会,促进高血压病中药的规范用法与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俐俐,张洪斌.影响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13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73-77.

[3] 谢爱霞,吴胜利,李 农,等.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讨论[M].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9):556-557.

猜你喜欢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升降散治疗湿疹皮炎应用体会
观察冠心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