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仕兴
【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a)与脑梗塞患者出凝血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再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对象的脂蛋白(a)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脂蛋白(a)的浓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与凝血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脂蛋白(a)可以作为诱导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也与脑梗塞的产生有显著的相关性;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指标与脑梗塞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脑梗塞;脂蛋白(a);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脑梗死的常见类型包括脑血栓、腔隙性梗死以及脑栓塞等[1]。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心脏手术、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肺感染、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都可能引起脑梗塞。脑梗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可能会导致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昏迷,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应该注重脑梗死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以有效进行治疗。脂蛋白(a)是一种单独存在的脂蛋白系统,它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栓的形成[3]。本文研究了脑梗塞患者的脂蛋白(a)和出凝血时间的变化,以及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的相互关系,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以及8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男93例,女67例,年
龄59~82岁。对照组脂质代谢以及血小板功能均正常,且血液生化检验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血流流变学也正常。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已确诊为脑梗塞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测定方法
1.2.1 脂蛋白(a)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液,采集之前没有经过抗凝药物以及溶栓治疗,收集时均采用肝素锂抗凝管进行收集,待分离血清之后采用分析仪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脂蛋白(a)的浓度进行检测。判定标准为: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300 mg/L的为高脂蛋白(a)血症,<300 mg/L的确定为血清脂蛋白(a)水平为正常水平。
1.2.2 测定凝血时间:嘱咐所有研究对象在清晨要空腹,使用1:9比例的枸橼酸钠的一次性定量硅化玻璃管采取2 mL静脉血液,将其混匀,采血2 h之内进行离心,将其血浆取出采用全自动血凝仪通过凝固的方法来检测凝血时间。时间参考范围为:部分凝血酶时间23.7~36.4 s、凝血酶时间8~13 s、凝血酶原时间10.5~13.5 s。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检测比较分析之后确定,实验组患者的脂蛋白(a)的浓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以及凝血时间的比较
组别 n 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mg/L) 部分凝血酶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 纤维蛋白原水平(g/L)
实验组 80 317~665 25.01~35.41 9.61~12.01 10.00~12.4 6.74~8.29
对照组 80 86~278 27.3~33.88 9.4~13.2 11.38~15.24 2.23~3.93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其病理基础是脑血管闭塞,疏通的快慢和效果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机体疏通需要依靠凝血以及纤溶系统,凝血系统中含有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还有组织损伤所致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4]。脂蛋白(a)是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的形成。脂蛋白(a)中的载脂蛋白(a)可以和纤维蛋白结合成一个区域,可在一下几个方面对纤维蛋白的溶解起到削弱的作用:(1)高浓度的脂蛋白(a)可以有效抑制纤溶酶原和单核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结合,进而抑制纤溶酶原在内皮细胞中的活性,溶解含有大量血小板的血栓;(2)脂蛋白(a)比较容易结合细胞表面上的粘多糖,主要包括抑制血栓形成的肝素以及硫酸乙酰肝素;(3)脂蛋白(a)还可以抑制纤溶酶原在血栓表面上的活性[5]。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测定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确定血浆纤维蛋白酶浓度的上升与脑梗塞的凝血和纤溶异常的指标。脑梗塞凝血主要是使纤维蛋白酶的浓度上升,血浆纤维蛋白酶浓度的上升有利于凝血过程,能够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实验组患者的脂蛋白(a)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可以作为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监测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酶可以为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农 奔.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9:116-117.
[2] 黄汉文,魏建功,宋同均,等.儿童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63-65.
[3] 刘国玲,程 雪,钟利群,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02:195-198.
[4] 马彩香.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01:79-80.
[5] 马丽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特异microRNA及β2-GPI-Lp(a)水平分析[J].江苏大学2013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3,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