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的用人逻辑

2015-07-25 02:41蔡如鹏
领导文萃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宣部纪委书记中纪委

蔡如鹏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政坛迎来了新一轮的人事变动。今年虽不是换届之年,无论级别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十八大前后的人事调整相提并论。但与往年相比,一些重量部门、关键岗位官员的任免仍非常罕见,透露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用人上的新信号。

同时,由于受到史无前例的反腐的影响,人事调整变得更加复杂和受人关注。

提拔干部注重履历的完整

正常的新老交替仍是这轮调整的主旋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数的人事变动,都是因为卸任者年龄到线。

新老交替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在这种交替中,被提拔干部履历的完整显得愈发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后发现,这轮提拔的每一位高级干部,基本都是从最基层的科级干部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到高位的,很少被跨级提拔。有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习近平2013 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脉相承。

在那次会议上,习近平说:“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学者官员受青睐

在本轮人事调整中,多个案例表明,专业背景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数名大学校长走出校园,踏上仕途,成为近期人事变动的一大亮点。

推动学者从政,显然已成为中央人事任命的新现象。去年11月,中办印发的《2014-2018 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就首次提出,要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里,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当时,北京市就任命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北京大学知名学者张颐武等8 人,挂职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一年。

强调专业背景,不仅让一大批学者学而优则仕,也使得那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官员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中央新一届领导上台后,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认为,这事实上也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官员团队,就无法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政府决策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愈来愈高,决策班子应具有更高的专业背景。

他认为,在这轮调整中,中央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地区和部委配备专家型官员,就是旨在推进领导班子向科学化与专业性发展,推进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文宣系统再配置

在这轮调整中,中共文宣系统也出现了“大挪移”。自2014年底至今,中宣部新增两名副部长蒋建国、崔玉英,三名副部长雒树刚、蔡名照、黄坤明职务分工有变,原副部长蔡武退休。文化部、国新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华社等机构的“一把手”,也因此发生了连锁反应。

去年12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接替已年满65 周岁的老部长蔡武。

现年59 岁的雒树刚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历任《求是》杂志社政理部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理论局局长。

雒树刚在2000 年4月升任中宣部副部长,8 年后担任常务副部长,步入正部级官员序列,并兼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雒树刚同时还是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这次雒树刚出任文化部部长,也是继去年6月原辽宁省长陈政高出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之后,本届国务院自2013 年3月组成以来迎来的第二位新任正职官员。而中宣部常务副部长转任文化部部长,这也是历史上首例。

仅几天后,中宣部另一位副部长蔡名照职务也发生了变动。

2014 年12月31日下午,新华社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受组织委托,宣布蔡名照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李从军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职务。

之前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国新办主任的蔡名照,在新华社工作过20 多年,曾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至新华社副社长。此外,他还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共十八大新闻发言人等职。

雒树刚、蔡名照履新后,空缺的职位分别由黄坤明、蒋建国接任。

现年58 岁的黄坤明是福建上杭人,曾任福建省永定县委书记、龙岩市市长,并在1999 年调任浙江,历任湖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嘉兴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2013 年10月上调北京,担任中宣部副部长。

蒋建国则是籍贯湖南,在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前任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随着黄坤明、蒋建国两位部领导的到位,中宣部又迎来了该部门历史上首位少数民族女性副部长崔玉英。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旭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文宣系统此轮的大调整,符合中共一贯提倡的干部交流原则。

导轨架由多个标准节通过螺栓联结而成,用来支撑和引导吊笼沿着导轨升降,完成施工任务,在施工升降机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认为,这一轮人事调整后,将有利于中共宣传口在管理思路、管理手法等问题上进行创新变革。同时,进一步体现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话语权、大外宣的要求。

中纪委显现垂直化

今年以来,多名纪检工作经验丰富的中纪委官员“空降”地方任职,其中还包括两名中纪委常委。

通过整理公开报道的资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中共十八大至今,已有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了纪委书记的人选,包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广西、重庆和西藏。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纪委书记为中央“空降”。

除了纪委书记一职以外,中共也从中央“空降”多名纪检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出任地方纪委领导。

分析人士认为,中纪委“空降”官员任职地方,有利于破除中国地方官场关系网,扫除反腐阻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随着反腐的深入,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纪检干部到地方任职,将有助于提升地方反腐的水平和效率。

同时,任建明认为,新推行的纪委“垂直化管理”做法,也是进一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2013 年11月,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纪委工作双重领导的改革方向,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特别强调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同时指出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意见为主。

舆论认为,这可以让地方纪委系统,进一步独立于地方党委,既加强了对地方党委的监督,也增加了中央纪委对地方纪委的控制权。

今年1月30日,中央深改组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份关于纪检干部选任的重要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被认为是增强纪委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具体措施。

任建明表示,从近期人事调整看,中纪委对地方的统筹协调和影响作用在加大,尤其是在重要地方权威性的提高,“这显示中纪委将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同时加大制度改革力度。”

猜你喜欢
中宣部纪委书记中纪委
哪种人能执掌省纪委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小学生必读》杂志获中宣部出版局表扬
中宣部梁言顺副部长一行莅临中国钱币博物馆参观调研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中纪委巡视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吗
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中纪委常委能带去什么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