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剖析

2015-07-24 02:15詹建业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特点高校

詹建业

【摘 要】本文以公共危机为指导,归纳我国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剖析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成因,以便引起高校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关键词】突发事件 特点 原因 高校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与发展趋势

1.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

高校突发事件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要求政府和学校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

2.高校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高校突发事件由常态化聚众事件失控并走出校门游行、集会、绝食、静坐以及实施打、砸、抢等,引发地区、行业性连锁反应,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校园网上出现大范围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校串联的趋势;校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等行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1.诱发因素的多样性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但诱发的因素却往往无法预知,它是多样的,不好把握。它可能因涉及国家主权和民主尊严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而爆发,也可能因就业问题、个人利益受到伤害而聚集起来表达诉求,甚至可以因学校突然停电而发生集体哄闹。师生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也参差不齐,因此导致了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性和不可预测性。

2.组织行为的隐蔽性

现在手机较为普遍,通过手机群发这样的“空中大字报”,马上可以通知几十上百人,其组织行为十分隐蔽,院系领导和辅导员根本无法掌握。

3.猝不及防的突发性

突发性是很多群体性事件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这类事件往往是在学校视线以外秘密策划的,让校方无法防备。

4.迅速波及的扩散性

随着高校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通讯、交通的日益发达,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演变越来越呈现出扩散性的态势。

5.群体行为的过激性

如果说前些年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上是在一种相对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话,那么,近年来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过激化的趋势。

6.后果的危害性

高校的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给社会稳定,给党和政府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因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和涉外事件引发的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的群体性事件,极易诱发成为地区性甚至全国性学潮的“导火索”,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我国的“政治武器”。

7.消极影响的持久性

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平息就很快消失,其对一些师生尤其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8.事件处理的复杂性

高校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绝大多数是由学校内部矛盾引起的,但一些师生要求的合理性又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矛盾的困难性。另外,一些师生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也加大了处置这些事件的难度。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三、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1.学校方面

首先,高校一校多区的现状,造成高校管理上的失误。很多高校都存在一校多区的情况,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学生增加了,但学生管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

其次,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预防突发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比如一些高校内部改革措施出台,考虑欠周密,管理工作薄弱,部分师生利益受到影响,易于引发群体性事件。

最后,一些高校管理往往缺乏危机意识,忽视突发事件的研究,不重视综治工作,忽视稳定工作,造成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经费,有预案无演练,缺乏整体联动意识,缺乏科学管理态度。

2.学生方面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等问题。在对国内外一些大事件的判断上,他们往往看法偏颇,容易产生行动的偏激。

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各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师生大都关心国际政治、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祖国利益和民族情结,都极可能引发大学生静坐和示威。

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始终都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高校是敌对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通过宗教、网络等各种手段,制造谣言,误导舆论,对高校开展渗透和煽动活动,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受其影响,引发危机事件。而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境外交往密切,更容易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破坏渗透。

3.师生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是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在近些年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为师生(主要是学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受到侵害引发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与违规招生、诈骗招生密切相关的学籍、文凭问题。这既有少数学校或院系所为,也有招生骗子与学校工作人员内外勾结的。

二是人身安全问题。学生因道路交通事故、被歹徒在校内外杀害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

三是经济利益问题。由于高校的盗窃案件居高不下,学生手机、计算机经常被盗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发生。

四是办学条件问题。高校扩大招生以后,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十分紧张,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和家长不满意,认为缴那么高的学费不值得,对食堂伙食和学校收费也不满意。endprint

4.恶劣的校园周边环境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滋生地

高校周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交通问题。即各种机动车辆大量穿行于校园。

(2)校中村问题。学校与村民存在土地纠纷。

(3)网吧、麻将馆、出租屋、饮食摊点等在校园周边比比皆是。

(4)周边治安隐患突出。高校发生的大要案,多为周边人员所为。恶劣的校园周边环境,必然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5.学生非正常死亡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呈一种上升趋势。除被歹徒杀害外,学生非正常死亡还有自杀、失足坠楼、运动中猝死、游泳淹死、交通事故致死等。学生非正常死亡后,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学生被歹徒杀害或遭遇车祸后,学生情绪激动,用游行、集体悼念等形式,要求严惩凶手或交通肇事者;

一种是死者亲属少则几十人、多则一百多人到学校“讨说法”,索要巨额赔偿。学生死亡后,家长原本悲痛的心情随即被一种补偿心态所支配,由此导致亲属大闹学校的事件屡屡发生。

6.贫困生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

在扩大招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很高。还有大量栖身于学校和学校周边的“校漂族”,也会给在校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家境贫困导致的就学压力,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导致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往往借酒消愁,弄不好则引发事端;有的受骗参与传销,陷入经济邪教而不能自拔。倘若贫困生问题和就业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由此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将极有可能。

7.不良的传媒效应

校园危机发生较多的校园暴力虽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但不良的传媒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媒体对暴力的大肆渲染和电子游戏中虚拟血腥世界对学生世界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暴力文化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它为青年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校园危机发生以后,一些媒体及记者违反法律及职业道德,炒作或渲染危机误导公众。

【参考文献】

[1]李余华,李黎青,丁阳喜.高校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机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计卫舸,武宇清.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类型及诱因分析[J].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4).

[3]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出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张德.新时期学生工作导论[M]. 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特点高校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