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悟
——对《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的再认识

2015-07-23 16:06何志明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7期
关键词:赏析课程设计

何志明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渐行渐悟
——对《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的再认识

何志明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要上好《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师首先需要理解课程的核心是什么?其次需要建构起课程的知识体系,接下来再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厘清这三个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大有裨益,笔者将自己几年来上课的感受与心得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介绍,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产品形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美学、材料学、机械工程、人机工程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学生学习时需要考虑功能、形式美、结构与工艺、消费与市场等诸多因素,拿到一个命题展开设计时往往有“处处皆可行,但处处有限制”的感觉。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也是种类繁多:有的只是介绍形态设计的要求和原则等大道理就进行命题设计;有的教师以项目驱动法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队伍;清华大学尝试进行更加广泛的综合造型训练,以形式美的规律为纲领,进行多种材料、方式、目的的探索;江南大学则将形态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拆分训练。就如何上好《产品形态设计》这门课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有些许的感悟。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置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一直以来产品形态存在“唯美派”和“功能派”两大阵营。笔者认为每门课程应该建立起核心的知识体系,对产品而言功能是第一位的,但就《产品形态设计》课程而言造型(产品形态)能力的学习是第一位的,兼顾认知、心理、材料、功能等综合性问题始终是第二位的。教师和学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围绕产品造型能力的提升而展开,当然也需要贯穿其它相关能力的学习,比如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考虑到课程间的衔接,我将造型能力的知识体系按照“多看、多想、多实践+反思”的指导性原则内化到各专题训练中,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切入知识点,同时考虑训练内容的层次与梯度,实现训练形式从二维到三维,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从形式训练到综合训练的完整过程且专设了认知分析和审美的模块。鉴于专业特点,训练,以几何体的抽象训练为基础,以情感性练习为进阶,以仿生设计为高级练习,最后的综合性训练兼顾功能、材料等多种因素。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每个有教育理想的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从中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现实往往差强人意,问题出在哪里?以往自己思考的是将课程体系梳理清楚、阶段性内容设置完备、评判标准规划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通过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逐渐悟出:教学应回归学生;课程教学不应是浅层的“凸目标、走过程”,而应更多注重课程过程细节的融合。只有将教学过程做精、做细、做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学生才能深度学习。现就教学细节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理解:

1、赏析

就“赏”而言,常见的有四种:1、感悟式鉴赏。2、形式鉴赏。3、社会学式鉴赏。4、比较式鉴赏。以往在课堂上我也开展赏析教学,在09级课上讲毕加索的《牛》时,学生看到了一组简化的线条,没有多大的惊奇与佩服,可能认为:“很正常”。到了10级形态课时,我先让大家思考下自己能对牛进行怎样的抽象处理,学生不知所措,而后我再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时学生就“哇”一声,欣然佩服。同样是看图,时间点不一样效果完全不一样。

注重“赏”,更要注重“析”。很多教师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和不清楚如何分析在赏析教学时往往只是罗列图片,许多经典作品也一笔带过,学生也就跟着不了了之,自然谈不上注意、思考和消化吸收。美国美术理论家费德曼提出了一套美术欣赏教学程序:描述(学生用简单词汇描述作品给了自己什么感觉)——分析(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研究画面上的点、线、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的处理以及形式美的规律的运用手法)——解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什么?)——判断(依据学生的认知来判断作品的得失、价值)。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判断,从作品中挖掘造型元素的运用手法和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赏析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然后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制造问题与悬念就可以激发素材资料的价值,将赏析过程演变为重要的学习过程。

2、“讲”的艺术

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如何让教师的“讲”高效且有价值需要相当的艺术,除了幽默的语言与富有情感、韵律和张力的声音外,讲的方式、顺序、传播的有效性以及围绕“谁”来讲都至关重要。以往我的“讲”多是平铺直叙式,缺少对传播有效性的考虑,看似信息量很大,最后学生不知所云,这就是无效的教学。慢慢搞清楚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状况后,我才发现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的语言艺术就贯穿了课堂的始终。在导入阶段需要做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充当“发现者、探索者”的热忱,接着让学生熟悉接下来的目标与任务。讲述中最好将知识群拆分为一个个知识单元,最好将单个知识点讲透彻、讲精彩,讲的浅显易懂。讲课非常重要的就是对节奏的控制:一堂课45分钟,根据卡耐基的研究成年人的注意以15分钟为一个单元,所以一开始不要安排重要的内容,可以安排简单的内容作为铺垫接着引入重要内容,完了之后常常穿插一些故事、案例、讨论,也可以变换音量、颠倒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运用身体姿势来改变教学形式。说到“讲”的有效性:发射—反馈—发射—反馈......是检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信息发送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学生懂了就可以继续传输信息,如果学生反应出疑惑或认知理解困难时就不要急于传播新的知识。怎么判断学生是否懂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设问。常用启发式提问来推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另外“讲”的艺术中还有两点即“互动式教学”和“倾听的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讲”的有艺术,首先需要更新和转变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本,其次需要丰富的知识与授课技巧,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教学调整。

3、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在很多专家和学者看来是抹杀创造性的传统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是不提倡的,但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是值得提倡的。“模仿是美术学习的第一步”、“站在巨人的肩上来学习是高效的学习”等等都是力挺示范教学的说辞,而我更看重的是教师和学生在示范中一起面对困难和疑惑时,教师在“困难”的关节点上的“讲述、引导和开窍”具有立竿见影的“解惑、释疑”以及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讲台上大堆的原则和道理来的更具实效。因此就基础形态练习时我常喜欢做一个示范,将我遇到造型问题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同学生做一个坦承的交流,让其知晓过程及方法,然后激励学生进行更加自主的个人创意训练。

4、训练

造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的训练体系。鉴于专业特点,我将知识体系内化到专题训练中。以几何体的抽象训练为主,以情绪的训练为进阶,涉足仿生,兼顾结构、功能以及材料。可依据具体情况选训练相应的模块。训练的节奏安排上先是自由的、简单的,而后逐步加大难度,综合考量。

训练形式上“虚—实”结合(虚拟项目;实际项目或参赛),以个人造型训练为主,团队合作为辅,必要时可以就1个限定性项目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与尝试;基础性训练单纯化:主要从形式美感上进行考量,可不涉足功能及其它因素;高阶训练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限制因素;可以多进行限定性形体训练,比如限制元素、限制部件数、限定体量感等。整个训练最好以手绘草图来进行设计交流,避免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建模陷入机器、技术的漩涡而妨碍设计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赏析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