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花现+邓沛
梅山寺、梵天寺
梵天寺建于隋开皇元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登基的那年,位于大轮山南麓,原名兴教寺,是八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合为一区,名“梵天寺”。梵天寺法堂的小花园保存着完好的唐代石刻,刻着飞天仙女,分别吹笛、击拍和捧莲果,在云中飘舞,很是古雅。梵天寺内的钟楼旁还有一座宝匣印式的婆罗门佛塔,原是同安城内西安桥头的镇桥石塔,建于宋元祐年间,后来搬到了这里,底座四面浮雕走兽,四角浮雕侏儒,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三层是浮雕佛教故事图像,四角有飞翼神兽。年正月二十,有梵天寺庙会,颇为热闹。
梅山寺就在梵天寺对面。梅山古称同山,是唐末置“大同场”和西晋设“同安”的命名根据,朱熹在同安任职时,留有“同山”二字,刻在岩壁上,至今仍清晰可见。据考证梅山寺亦始建于隋朝,历史相当久远。如今梅山寺内的建筑取唐卡的模样,金碧辉煌,是福建少有的藏传佛教风格寺庙。立于入口处的石雕山门,十分吸人眼球,全部由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手艺繁复无比,遍布有100多条龙,全国罕见。而最让人感慨的要属供奉在大雄宝殿里的全国最大的缅甸白玉释迦牟尼像,据说重达65吨,高9米。这块白玉由现任住持慈明大法师,花了两年多时间挑选而得。
柑岭护山宫、大同东山古庙
王爷信仰在同安很普遍,以至于大部分社里都有各自崇奉的王爷,除了华藏庵这般形象统一,只有姓氏区别的轮值王爷外,在同安还有些具体的王爷信仰。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唐时死守睢阳的张巡和马巷元威殿的池府王爷。池王传说是明万历三年的南京籍武进士,在去漳州上任的路上,途经马巷,遇到要去漳州传播瘟疫减人口的两位天使,于是计夺毒豆自服,而殒身马巷,后来他成为了闽南王爷信仰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张巡在同安被称为张府王爷,或者护国尊王(这个封号没有独一性,谢安、王审知也被称护国尊王),柑岭护山宫、大同东山古庙还有溪边龙虎宫是同安几座主要供奉张巡的庙宇,且张巡还是同安石浔海埭村“儒林”张姓祖王。
银同天后宫
银同是同安的别称。与粉面的莆田妈祖和红面的泉州温陵妈祖不同,银同妈祖的脸是黑色的,原因是明嘉靖三十七年时,倭寇进犯同安南门,妈祖显灵,“以阴兵击贼,脸色尽紫”,自此脸就一直黑下去了。现今台湾众多黑面的妈祖,都是由银同妈祖分香而来,但如果说黑脸的真正原因,我想应该是被香火熏出来的罢。一般内河拜水仙,海上拜妈祖,妈祖信仰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在清代,当时朝廷对妈祖的册封达15次之多,有意思的是妈祖既保佑了郑成功,也保佑了后面的施琅,施琅收回台湾,做的第一件事也就盖妈祖庙。
瑶江大元殿
康熙元年,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移住海澄,四年首次征台,因遇台风折回,但他征台心坚,便到老根据地瑶头上帝宫许愿。后来施琅果真复台成功,便捐俸增建延福堂前殿,并改名“大元殿”。大元在闽南语里谐音“台湾”,随施琅入台的同安子弟兵也把大元殿的香火带到了台湾。在农历三月初三玄帝诞辰前后,都会有闽南一带分香的庙宇前来进香请火。现今的瑶江大元殿是同安规模比较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保留着些明代原构,值得一看。
北辰山广利庙
同安历传“先有北山,后有同安”。唐末时,王审知在北山竹林拜剑,剑竟三拜三升,借着这个兆头便率军起义,后被尊为“开闽第一”,被称“开闽王”。后来宋代同安士民始建北山广利庙以祀王审知,俗称“北山王”。同安城乡“王公宫”不下二三十座,农历二月十二日为广利庙会,前后五日的北辰山庙会热闹非凡。
溪边龙虎宫
龙虎宫所在的位置是古时石浔进县城的过道,宫口是通往金门、台湾、厦门、石码、泉州等地泊船的渡头,因此热闹非凡。因为码头边各色人等都有,龙虎宫也成了各色民间信仰的聚居地,三教诸神共坐一处,道教有玄天上帝、赵公明、李哪吒、文昌帝君、魁星、山神、土地等;俗神有医神保生大帝吴夲、海神天上圣母林默、忠臣张巡、药王孙思邈、戏神雷海青、五位水仙王(大禹、项羽、伍子胥、屈原、鲁班),朱、清、厉、黄、钟诸姓王爷,以及太乙仙姑、注生娘娘等,儒教则有孔子、孟子、朱熹及苍颉、沮诵……佛教有观音菩萨和伽蓝菩萨,宫内各式神灵多达39尊,号称同安王爷信仰第一宫,简直是闽南民间信仰的大集合。
同安朝元观
朝元观是同安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据说可以推断到唐,但有史记载的是宋嘉熙年间建的。在朝元观内,还有一座刻着“中左所”的方形古香炉,炉身刻着一只象征送子的麒麟,麒麟左右写着:崇祯五年中左所信士阮时德祈求子孙昌盛。“中左所”是厦门的旧称,常见于文献,但在这座石香炉上,便直观地把厦门与“中左所”的历史称谓联系了起来。朝元观每年六月初七为“天门开”庙会,为同安古传最著名民俗宗教活动之一。